有求于夫子(1 / 2)

“嘉娘子小心,”绿漪伸手将李柔嘉扶下马车。

“绿漪?”李柔嘉惊喜道,自清河郡一别,还以为再也见不到绿漪了。

“自打嘉娘子走后,我便到了菱娘子身边服侍,这次也跟着来了长安。”绿漪笑着说道,“菱娘子已经在厅堂等着了,特叫我来迎一迎。”

“菱表姐也太客气了,”李柔嘉说道。

这长安的淳于府比起清河郡的要朴实多了,可见那位首辅大人是个清廉干练的。

主仆二人进了花厅,淳于菱正坐着喝茶,见到李柔嘉眼睛一亮,立刻放下茶碗站起来相迎。

“我的好妹妹,一年不见,你可是清瘦了许多,”她握着李柔嘉的手,心疼道。

李柔嘉微微一笑,“还没恭喜菱姐姐呢,祝贺姐姐觅得佳婿。”

淳于菱此次来长安,就是因为和梁王府的世子定下亲事,婚期定在翻年之后。

淳于菱面色微红,“嘉表妹莫要打趣我了。”

说着,她秀眉微微蹙起,“青容表姨的事情我已经听说了,这段时日苦了妹妹,唉,可怜青容表姨这么好一人。”

李柔嘉心里已经没有当初那般难过了,虽然还是木木地发疼。她同淳于菱说了几句场面话,便把这事给揭过不提。

淳于府上,除了成日里忙得不见人影的淳于老爷以外,就只剩下淳于晦和淳于菱两个正经主子。

自从数年前淳于夫人去世后,淳于焱便没有续弦,府里连个妾室都没有,也难怪淳于菱待着无聊,邀她过来作陪。

“祖父他老人家忙得很,三哥哥也有一大堆的事情要处理,有你能来作伴,我好歹吃起饭来都能多用半碗。”

“这可是菱姐姐自己说的,一会儿用膳,我倒要瞧瞧姐姐有没有多用半碗饭。”

两人说说笑笑,银铃般的笑声自花厅传出去。

书房里,唐居合刚进屋便诧异道,“这淳于府平日冷冷清清连声蝉鸣都没有,今日是哪来的女子谈笑声。”

半月给他奉了杯茶,笑着道,“是府上的菱娘子同嘉娘子说笑呢。”

这淳于菱是谁唐居合是知道的,可这嘉娘子又是谁?

他见书桌前看信的淳于晦,安安静静,心情似乎不错,一点也不嫌弃这声音聒噪,便在心里转了一圈,忽然福至心灵,“哟,这莫不是上次那个画了劲松图的小表妹?”

“唐公子好记性,正是那位嘉娘子,不然还有谁能进咱们淳于府。”半月嘴快说道。

“下去吧。”淳于晦忽然开口,这是嫌半月话太多。

半月伸伸舌头,拿起托盘离了书房。

唐居合挑挑眉毛,“看来你是真把这个小表妹放到心上了啊,淳于府偌大的家业,你当真要找她做你府上的主母?以后少不得这淳于一族落到你的肩膀上,我瞧她冒冒失失,这族妻的位置她能坐得稳吗?”

淳于晦瞟了他一眼,“若是你太闲了就替我去河西跑一趟,其他的事用不着你操心。”

“你饶了我吧,我这刚从江北回来,屁股还没坐热呢,再说,河西那处成天打仗,我可是待怕了。”

“那就老实在你的相府待着,科举一事上你做的那些小动作当真以为我不知道么。”

此话一出,唐居合立刻冷汗涔涔,不由又想起当年在锦州淳于晦杀人那一幕。

他马上从椅子上弹了起来,“初霁这事我可真不是故意瞒你,我家那老头子你知道,眼皮子确实浅了些,这三王爷又和他素来交好……”

“你不必同我解释,这件事过去了便罢了。”淳于晦打断他,“只一句话,长安城里如今是烈火烹油,可就差一把火,你只需提醒一下唐相国,别只瞧见三王爷门前的热闹,忘了当初临江王府里那场火是怎么烧起来,又是怎么烧死他一家人的。”

淳于晦语调平平,甚至还带着一丝调侃,却说得唐居合险些喘不过气来。

“这……不会这么快吧,好歹北梁不也这样过了数十年,多少次都硬撑着挺过来了,底蕴还是在的呢。”

淳于晦扯了扯嘴角,“同我相识这么多年,你怎的还如此天真,以前多少次北梁都挺过来了,可这次不一样。”

“这有什么不一样的,是,我承认北梁皇室昏聩,朝政一团乱麻,可那南齐不也没好到哪里去吗,再说了南齐那金陵城里都是一群武夫,打仗还行,治国可真靠不上。”

“那谁能治国,凭你一己之力,难道还妄想扭转整个北梁局势么?唐居合,我记得当年你可是胸怀天下,立誓要整肃朝堂。”

唐居合肃穆了神色,“年少志气居合不敢相忘,迄今志向依旧。”

“好一个志向依旧,”淳于晦上前拍了拍他的肩,“我当初同你结交,并不因为你是唐相国的公子,正是因为你有这么个志向。”

“你说的对,北梁腐朽,已然烂到骨子里,南齐又是一群莽夫不懂朝政,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