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于医生(1 / 2)

冷漠与热烈 一树棠梨 1087 字 10个月前

【三】你好,于医生。

于知渔是在回到德国两周后收到了江百舸送的礼物。

他们在瑞士没有发生第三次相遇。那天在终点处,她上一秒笑嘻嘻挥手和他们说再见,下一秒就恶狠狠审问Mike到底和他们聊了什么。

“哦……聊了雪、啤酒和你。”Mike被她缠得没办法,从头到尾严谨认真地复述了一遍他说过的话。

还好,没有什么过激的发言,也没有什么容易误解的句子。于知渔在脑子里翻来覆去审核了好几遍,悬着的心稳稳降落。在返回苏黎世的路上,她查了江百舸的公开行程,发现他比自己早一天离开圣莫里茨前往巴黎参加某高奢品牌的晚宴。

她拆开箱子,里面是江百舸代言的美妆和香水,另外还有一封手写的感谢信。

这些占位置的大件拿开后,箱底还躺着两个信封。于知渔打开第一个,里面装着江百舸的签名照,附带的便签纸上写着如果妈妈喜欢的话可以送给她,感谢于知渔妈妈这些年来的支持。

第二个比第一个厚重不少,信封上写着“个人写真”四个字。

“妈呀,这么自恋?!”于知渔瞬间对江百舸下了一百个头,真的很想发微博吐槽他油腻。不过,当她翻过写真集之后,她最想做的事是发微博吐槽江百舸是变态。

写真集写的全都是她:从雪道上摔出去的她,被地心引力掼到地上的她,在雪地里阴暗扭曲爬行的她……更令于知渔崩溃的是,每一张照片都是精修过的。摄影师真的很有职业素养,每一帧都抓拍到了。如果快速拨动书页,还能获得于知渔短暂飞行的live

不,于知渔重新翻了一遍小册子(是在脱敏吗!),有一张照片应该被抽走了,就是江百舸被她砸倒的那个瞬间。她手中的照片里,江百舸或贡献一只手,或出镜半个身子,还有几张是后脑勺,江百舸大概在那张照片里露脸了。

“还有偶像包袱。”于知渔发誓江百舸当时肯定被砸得龇牙咧嘴,她把写真集扔回箱子,其他的物品摆到一起,打算拍张照片发给江百舸,告诉他礼物收到了。

“妈妈很喜欢你的签名照。”

江百舸秒回:“不用客气。”

“北京那边……晚上十一点?”于知渔算了下时差,自言自语道:“刚下班吧。”

她是想抨击他这种幼稚行为的,但本着和明星保持距离,不多打扰的想法,她没有回复江百舸。

就这样,在德国读博的剩余三年里,除了每年的同一时间都会收到江百舸寄出的感谢礼物外,于知渔和他没有任何联系,两个人成了躺列好友。于知渔深知自己与江百舸所属的圈子不同,即便她很好奇娱乐圈刮哪个方向的风,但还是忍住了戳江百舸吃瓜的念头。

三年后,于知渔顺利毕业。她最终选择回国去硕导所在的医院工作。博导老头十分欣赏这个“来自东方的Yu”,多次表示如果于知渔愿意,可以随时回海德堡做博后。其实哪怕于知渔留在国内,他们也不会断了联系,因为硕导带领的团队和德国这边有多年的合作关系,四年前于知渔也是通过硕导推荐拿到了赴德的offer。这四年她拼命卷,总算觉得没给国内的老师丢脸,带着高高的影响因子闪亮归来。

江百舸则继续穿梭于各个剧组,他以精湛的演技和谦虚友善的态度疯刷路人好感,江百舸的名字几乎成了影视剧的品质保证。

离开德国时,于知渔写了一篇长长的朋友圈纪念这里的人与事,收获了许多赞和祝福。那时她忙着安排毕业和回国的各类杂事,并没有注意到江百舸的点赞也在其中。

回国后,于知渔重新回到临床做打工人。按照要求,她首先要接受2年的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习惯了国外松弛感的她在很长时间里都被高压氛围压得喘不动气。许多知识早已忘掉,也有许多技术已经迭代,都需要重新学起来。临床工作忙得焦头烂额,加班是永远的,没有按时下班的时候。科研任务又是另一根压在骆驼驼峰上的稻草。医院是能进高手榜前十的大医院,心内科是医院的王牌科室,于知渔有时会觉得自己配不上医院,不过更多地时候是觉得医院配不上自己。还好她的老师是业界大牛,亲硕导手底下讨生活,于知渔多少能喘口气。

转年九月的某天晚上,她正好轮转回心内科值夜班。忙完白班留下的工作,于知渔瘫坐在椅子上按揉睛明穴。外卖送到后一直搁在桌子上没来得及吃,过了两个小时已经凉透了。她刚撕开包装,就有病人敲门找她。

“怎么了?”她把拿出一半的筷子塞回去,问道。

“没什么事,今天术前谈话的时候我儿子不在,他想晚点过来问问情况,您方便吗?”来得人是4床,于知渔还记得她大致的情况。53岁女性,冠心病收入院,准备明天做冠脉造影,如果血管堵塞严重可能需要放支架。

“没问题。”她说:“让他直接来办公室找我就行,我睡得很晚。”

她并未将这件事放在心上,快速填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