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带苹果的夜班(1 / 2)

冷漠与热烈 一树棠梨 1382 字 8个月前

【十二】没带苹果的夜班

月底,新的排班表出炉,于知渔还是没能回科里上班。

这次倒不是有人在背后捣鬼,而是按照培养方案,下个月她该轮转急诊了。

“去急诊转转,练练胆子。”老师语重心长地说:“以后遇见什么事都不害怕了。”

“五年前我就练过这个胆子了。”于知渔在心底唉声叹气,但老师说的这些话她还是认可的。

在便民门诊躲了一个月按时上下班和不需要上夜班的清闲后,她必须调整心态面对和之前截然相反的环境。急诊的排班堪称魔鬼,先上一个白班(早8点上班晚5点下班),再上一个24h(早8点上班第2天早8点下班),然后连休两天,按照这个顺序循环往复。这只是理想化的状态,下班时间到了不代表你的活干完了。在这里,你遇见的每一个病号都是随时有可能爆炸的炸弹,她的脑子每时每刻都绷着一根弦。所以……于知渔不是在上班,就是在加班,其他时间都在补觉,毕竟急诊的夜班是睡不了觉的。

剧组只在医院里呆了几天,江百舸也没有再碰见过于知渔。后来又给她发过几次消息,要么得不到回复,要么得到的回复是“上班”两个字。他并不清楚于知渔现在在做什么,觉得她是在刻意疏远他(事实上也的确如此)。他不是个死缠烂打的人,于知渔的态度已经说明了一切,再纠缠下去没有意义。

现在,两个人又回到从前躺列的状态。

于知渔需要在急诊科呆三个月,留观中心一个月,抢救室一个月,第三个月是从胸痛中心和卒中中心二选一,于知渔是心内科的医生,根本没得选,教学秘书直接把她分去了胸痛中心。

五月的一天晚上,于知渔带着规培的师弟接了一个胸痛的病人,简单问过病史后,她怀疑病人不是心肌梗死。就在她转头叮嘱师弟打电话请消化内科急会诊的时候,病人突然开始呕血。大股大股的血从病人嘴里井喷式地涌出,像阀门坏掉的水龙头。

“快去找孙老师!”她指挥师弟去请上级。护理老师比她更有经验,心电监护来的时候就接好了,静脉通路开放得也很快。这种尚不知病因的急性失血性休克凶险万分,病人的血压疯狂往下掉,心率飙升之后开始出现下降的趋势,于知渔的声音和手都在颤抖,幸好上级老师及时赶到,稳住了局面。等病人被推进内镜室后,于知渔才暂时松了口气。

“干得不错。”孙老师拍拍师弟的肩膀,又拍拍于知渔的肩膀,提醒她们:“回去别忘了把病程和医嘱补好。”

于知渔问师弟:“你害怕吗?”

师弟也是一幅半死不活的样子,点了下头说:“人直接傻了。”

“没事,以后还会遇到很多。”于知渔好像在安慰他,又好像没安慰:“我也很害怕。”

她安排师弟下完医嘱就去休息室躺一会儿,自己则坐在电脑前慢吞吞补病程。整个人像突然卸了力,全身上下没有一处是不疼的。指尖依旧在发抖,她一个字一个字敲着,眼前时不时浮现出大片猩红。

补完病程,她双手交叉抱在胸前,盯着电子钟上的数字。夜班的夜真漫长啊,明明只过了几个小时,感觉像过了一年。她疲惫不堪却没有一丝困意,下半场不知道还有什么在等着自己。

“值班大夫,值班大夫。”护理老师喊她。

唉,今天怎么忘了带个苹果来镇着呢。于知渔起身往外走,回应道:“来了!”

病人挺年轻,三十几岁,朋友开车送过来的。于知渔过去的时候,他右手捂着胸口,身体微弓,低着头坐在那里。

于知渔走上前,轻声询问:“哪里不舒服?还能走得了吗?”

她戴了口罩,头发全部用小蓝帽包住;对方同她一样,只露了双眼睛在外面,但他们还是瞬间认出了对方。

江百舸摇头又点头,示意自己能走。

“跟我来吧。”她在前面带路,何凯扶着他走进留观室。于知渔让他坐在凳子上,自己坐到电脑前开始写病历:“怎么回事?”

“正拍着戏突然心脏疼。”何凯替他回答。

劳累后胸痛……于知渔又问:“具体是哪个位置疼?”

江百舸用手指在胸前比划了一下,动作虚浮。

“疼了多久了,现在还疼吗?”

江百舸又用点头和摇头的动作来表达,连话都没有力气讲。何凯又在旁边补充:“一个小时前开始疼的,休息了一会儿感觉好了点,但隐隐约约就是不太舒服,所以一收工我们就过来了。”

虽然年龄不太符合,于知渔还是担心他突发心梗,先开出单子递给何凯:“做个心电图,然后急查个血。你去缴费吧,我去推机子。”

护理老师来给他抽血,于知渔站在床尾捋心电图机的线。江百舸不愿意摘口罩,于知渔看出护理老师的疑惑,就打了声招呼替他解围:“他是我朋友。”

心电图没有什么异常,她略略放心,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