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24(1 / 2)

“快!把你的手机给我!”

阴雨绵绵,一处狭窄小巷,高楼屋檐滴水砸到地砖上,溅起水花。有老鼠自墙角爬过,不怕人,光明正大钻进巷尾垃圾堆中。

“我为什么要相信你?”

叶烟打量着面前的印度妹子,“我不记得我们有熟悉到这个份上。”

跨国航班落地,叶烟没带什么行李,入境流程走得很快。她出了机场,打开手机叫了辆Uber。

路上很顺利,可车将要抵达目的地时,突然有人给她打了个电话,说公寓门口有人在蹲守她,对方来意不善,让她在前一个路口下车。

叶烟半信半疑,既不信来电者,也提防可能的蹲守者,于是决定更早下车,看看对方到底是什么人。

可她还没走几步,便见同公寓的印度妹子一脸焦急地朝她奔来,拉住她的手腕,二话不说就往远处跑,直到来到这处无人的小巷。

见叶烟一脸怀疑,印度妹子抿了抿嘴,像是做了复杂的思想斗争,才开口说道:“你是叶烟,来自华国,你的父亲和爷爷均已过世,母亲常年旅居海外……”

叶烟眯了眯眼睛,说:“这不算什么,任何认识我的人都能说出这些。”

“……你将不少被盗华国藏品送归原主,并在不久前偷走了阿特斯公爵的藏品,H大学博物馆的文物也是你带走的是吗?还有埃尔贡神庙的浮雕。”

叶烟走得离印度妹子近了些,唇靠近她的耳旁,轻而温柔地说道:“你是怎么知道这些的呢?”

印度妹子举起双手,声音有些颤抖:“我没有恶意,你知道的,如果我有恶意的话,我完全可以报警,或让你毫无防备时被人带走——顺便说一句,在公寓前等你的是私家侦探,不太合法的那种。”

叶烟稍微后退了些,扬扬下巴,示意她继续说下去。

印度妹子警惕地看了看她的手,继续说道:“我是一名黑客,我很早就关注到你了,不,不是那种坏的关注,我的意思是,我是一名国际|主义者,我非常佩服你送归被掠夺文物的行为,我希望能够帮助你。”

叶烟挑眉:“你的帮助是指抢走别人的手机吗?”

“只是权宜之计!”印度妹子忙不迭地解释道,“普通人根本意识不到,电子产品已经成了他们身边最大的间谍,只要你随身携带手机,你的位置你的动作你的行为都会被同时泄露出去,并伴以同步录音录像。你以为自己是安全的,但在网络上你是透明的。”

互联网是先进的,手机是便利的,人是一丝|不挂的。

就像你在使用APP前从来不会点开用户协议和隐私政策一样,APP在采集个人信息前也不会询问用户“是否能够开始录音”(让我听听你在说什么)、“是否能够开启摄像头”(让我看看你在干什么)、“是否能够访问地址(你现在哪里呢)”、“是否能够访问相册文件(看看你都拍了些什么)”、“是否能够访问聊天记录(你和谁都聊了些什么)”。

你随身携带的不只是手机,还有很多陌生的眼睛和耳朵——它们在监视你。

不只是软件,硬件厂商也舍不得这数据金山。

不说手机电脑,八竿子打不着的造车企业也在绞尽脑汁地琢磨怎么能在车上再多加几个感应器,怎么让用户无知无觉地签下个人信息授权协议,怎么把数据泄露责任推给分销商推给贷款公司,或干脆推回给用户自己。

你的每一脚刹车,每一脚油门,每一次转动方向盘,座椅所承载的重量,甚至在车内说的每一句话,都随着无形信号,传输到千里之外。

所谓的大数据时代,人们的姓名性别喜好性格都只是一串挂着价签的数据,精准投放的广告和高价杀熟只是最安全的数据失密方式,起码它只谋财不害命。

害命的方法可多了去了。

最基础的是知道你的实时位置,拎着刀就堵上门了;稍微复杂些的,比方说,知道你今天牙疼在外卖平台下单了头孢,请你喝杯甜蜜蜜的果汁,只是不巧里面加了点高浓度酒;再比方说,知道你的开车习惯,在关键时刻突然刹车失灵……

只是大多数人太普通了,不值钱,也不值得费这个事。匹夫一怒可以解决的问题,何必要上高科技呢。

你的一生只是一行行数据。

“那个侦探,他叫Lance,我听说过他,不是那种古典主义侦探,他是一名黑客侦探,虽然他看起来很古典,但那只是假象,我必须得说,他一定已经监控你的手机了,所以才知道你的航班落地时间和Uber实时路线。”

印度妹子急切地伸手,“快,快把手机给我!如果你不想继续被他追踪的话!”

叶烟审视地看了看她,没说话,也没把手机交给她,而是自行关了机,又取出电话卡,说:“这可以了吗?”

没想到,印度妹子竟一把抢过手机,重重掼在地上,又捡起一块砖,往手机上砸了好几下,直到手机变成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