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 章(1 / 2)

第六章

下雨了。夏日的雨来的湍急而又突然,黑云笼罩着整个文东县,雨点敲打在水泥地上,不时地溅起一些沙土。

席舒加快脚步,冲进一栋被绿色藤蔓包围的二层小楼,收起伞并跺跺脚上迸溅的雨水。走到二楼,用钥匙打开办公室。看了一眼门口的雨伞,又看看窗外的雨,席舒直接打开空调,坐在角落的办公桌前。

打开电脑的显示屏,别看这电脑破烂,性能还算不错,里面也安装了一个指纹比对软件。

老旧的台式机,吱吱嘎嘎的运作着。

呼呼的热风,从机箱中吹出来,散逸于空气中。

一会儿,液晶屏幕的右侧,就放出了30个匹配值最高的指纹出来。

席舒也不着急,小心地吹了吹有些滚烫的白开水,轻轻地抿了一口,润了润有点干燥的红唇,再打开电脑中的第一个手指印认真的看了起来。

随着命案的结束,席舒也重新回到了刚上班的状态——没什么活计的样子。

但是在这段时间用读书时期的练习册,以及公开资料做了点练习之后,席舒获得的“重庆式单指指纹分析法——弓型纹鉴定也从(lv1)升级到了(lv2)”,对这项技术也渐渐地熟练起来。

升级后的席舒决定进入实战:先找一个弓型纹,再找出它属于谁。

LV2的弓型纹鉴定虽然很厉害,但还不至于超神,更别说,席舒现在能够比对的指纹库都是受限的,上手第一个指纹就挑战命案,席舒觉得太容易受挫了。

所以作为第一步,席舒选择的是近几年发生的一起盗窃案中采集到的指纹。

之所以不选择命案的指纹,是因为在“命案必破”的指导下,命案极受重视,资源也极多,在成为积案之前,指纹都是经过重重比对的。依然留存于指纹库中的命案积案的指纹,难度必然极大。

相比之下,数额巨大的盗窃案更适合当下。

一方面,普通的盗窃案到不了重大案件的层次,另一方面,数额巨大的盗窃案在县局的受重视程度会比普通小偷小摸的案件高,这就决定了当初痕检民警做指纹提取的时候,也一定是足够认真的。

话虽如此,席舒第一次点开该案的指纹图像的时候,也是颇为惊讶。

不知是什么情况下提取的指纹,模糊不说,还是残缺的,只有正常指纹的一半左右。好在指尖部位保留较多,才有了比对的基础。

除此以外,指纹变形自不必说。

这种情况,与普通人打卡上班留下的指纹是截然不同的。没有一点专业技术,不要说标记特征点了,判断是哪个指头都有困难。

系统自动匹配的30个指纹,不出意料的全未比中。

因为是练手,席舒也不气馁,这种指纹,本身就是痕检难以比中,才上传至系统的。至于未能比中,有可能是技术问题,也有可能是指纹库内没有收集到对应的指纹,所以席舒很有耐心。

席舒将指纹比对的页面关闭,重新打开嫌疑人的指纹图像,这次用的是Photoshop。

她仔细观察了一番残缺指纹的状态,接着才开始调整对比度和亮度。

席舒调整的极为细致,以至于略略提升指纹图的清晰度,就已花费了半个小时的时间。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席舒不停地调整者对比度和亮度,技能也是越发的熟练。不过,磨刀不误砍柴工,席舒等一切准备停当之后,再细细审视指纹图的时候,纹线的走向就看得更清楚了。

紧接着,席舒微微调整了指纹的中心点。

因为指纹残缺的厉害,中心点本身就是不确定的,如果席舒不做调整的话,系统就会自动估算一个中心点出来。

席舒注视着纹线的走向,重新定位了中心点,接着再放回软件,改好条件,重新点上确定。

又是20个指纹,未能比中。

再微调中心点,再次比对……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对比排名第五的指纹时,席舒终于打起了精神。

普通人看指纹,乍看过去,大约都觉得是差不多的,尤其是同为弓型纹或者斗形纹之类的,往往要很艰难的辨别。

但对一直看着指纹的人来说,不同的指纹特征,,看久了就有种莫名的熟悉感。

席舒直接点开第五个指纹,放大了摆在电脑屏幕的右边,再将原指纹打开,放在第五个指纹的旁边。两个指纹放到一起,相似点顿时显露无疑。

这个时候,就不是单纯的看特征点了,而是直接看指纹的相似程度来判定。在一对一的时候,人眼的分辨能力,比电脑强了太多。

“比中了!”席舒心里暗暗激动,随后放松的伸了个懒腰,起身活动活动筋骨,并且将刚刚匹配好的指纹给提交了上去。

按规矩,她提交的指纹,会提交到省厅的专家手里,后者复核后,确定无误,再点击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