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1 / 2)

要不怎么说奢侈品是暴利呢,这才多久啊,她手里的东西已经卖得七七八八了,挣来的钱到了个做梦都能笑醒的好数目。

让大虎饱餐一顿,给两人的小命续了航,傅惊梅觉得至少在好长一段时间内,他们的生意都不用为现金流发愁了。

这不,刚刚公孙二小姐买走的,恰好就是她手里最后一套宝石首饰。与之相对的,是等待名单上那遗传长长的豪富权贵的名字。

若不是要严格遵守销售策略,傅惊梅甚至想把她自留的那几件也一起卖出去了。

好在不久之后,进京的车队将会把最后一批打磨好的宝石首饰带过来,虽然统共也没几件,但他们本身玩的就是个物以稀为贵,也足够应付几个贵客了。

总之照这个速度下去,用不了多久就又得跑一次草原“进货”。算起来,她和拘摩罗约定的时间也快要到了,也不知道那个小姑娘有没有成功夺回产业。

傅惊梅把这些念头在脑子里过了好几遍,打算等京师的生意运转稳定了,就先回修家庄整装一番,然后再去一次草原。

因为上次去的时候,以探路为主,没打算做什么真正的大买卖,再加上那时候手里的资金也不甚充裕,自然没能建立起什么稳定的商业来往。

所以傅惊梅决定,这次必须要好好定一下合作的细节,将各种条条框框都说清楚。这样双方都能更安心不说,自己也不用次次都亲自跑过去了。

乱七八糟地琢磨了一堆,傅惊梅使劲揉了揉脸,强迫自己将注意力重新集中在面前的会议上。

“这个月玻璃制品的销售量有个明显的下滑,说明短时间内客户的需求已经达到了饱和,可以暂缓补货的速度。与之相对的是香水的销量有非常明显的上涨,足足翻了三倍......”

眼前身穿古代服装的少年,却对着黑板,满口现代词语地做着月末总结,看上去简直像一幕荒谬的喜剧。

想傅惊梅曾经也是开会就头疼的社畜,现在自己却坐在了上首,她唇边微微泛起苦笑,转而将视线转到了那一张张认真听讲的脸上。

最开始的时候,傅惊梅挺担心这些小孩会看不上杂学,一心扑在读书考科举上,那样的话她就亏大了。因为她最初创立学堂的初衷,虽然也是希望让孩子们能读书明理,但说到底还是为了给庄子提供可用的人手。

事实证明,她低估了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他们珍惜着所有能获取知识的方式,贫苦的出身也让他们更为推崇实用主义。

因此修家庄的学校里,就出现了神奇的一幕,专门的技术或是经商不仅不被嫌弃,还是颇受人追捧的热门选项。

现代商业知识的狂轰滥炸,总算让她在不算长的培训周期中,得到了一批尚且稚嫩却潜力无穷的“员工”。

儿童的的可塑性是极强的,他们轻而易举地接受了“会员制度”、“配货”、“分期付款”等概念,帮助傅惊梅拿下了第一季度的开门红。

没错,傅惊梅完全不手软地将前世奢侈品牌营销的那一套照搬了过来。她编造了一堆神秘兮兮的品牌故事,声称店里的东西来自遥远西域,全部限量,卖完就要等下一批。

然后又将配货制度明白写在店规里,只有消费额达到某个等级,才有资格购买更高一层的东西。

不止如此,店里还实行分级会员制,定期举行仅对会员开放的私人专卖和活动。对于那些名声好的官员,或是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的人,店中也会赠送专门的会员卡,或是提供优先购买权。

一开始,许多人对这个规矩怨言颇多,骂声不断。但好笑的是,几个月过去后,哪怕依旧有不少人诟病,京中的高门女眷却反而越发推崇起来,并隐隐将其与其他的店铺区别看待。而且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的赞誉有增无减。

傅惊梅也有考虑过,一旦有竞争对手出现,会不会对她们造成冲击。

答案自然是肯定的,任何市场只要有利可图,都一定会面临这个问题。只是有那个时间去打压对手,还不如把精力花在壮大自己上。

现代经验教会她的一点就是,瓜分核心市场的,永远都不会只有某一家企业,但真正引领行业的,有时真的只有那一家,其他的企业只是追在它的后面,吃它挣来的红利罢了。

因此傅惊梅早都想好了,她既然开启了这样一个商业模式,就一定要做那个引领行业的人。

这话说出来,如果是不了解她的人,估计会觉得这是穿越人士的装逼逆袭打脸情结吧?但大虎跟了她这些时日,也对她的脾性颇为了解,知道傅惊梅是那种喜欢闷声发大财,苟住性命最要紧的人,绝对不会为了出风头做这样的决定。

它表面上老实地趴在桌上闭目养神,实际上早在识海里出声相询:“我记得某个人和我说,史家班的风头已经很盛了,要收敛的吧?怎么你这会又不怕树大招风了?”

傅惊梅心里也有些发苦:“你以为我愿意?做这行就是要抢在对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