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七十章(1 / 2)

说是结盟并不完全准确,因为单纯的结盟是松散的,并不具有持久而强大的约束力。傅惊梅想要做的事,某种意义上称得上是“挟胡部以令边关”。

羊毛往来贸易带来的经济利益,只是明面上最浅显的一层。更重要的是,它给了长期不安定的胡部一个收入来源,而且是异常稳定的收入来源。

中原的普通百姓需要大量羊毛,胡部的百姓则需要用羊毛换物资。有了这样的贸易,胡部资源匮乏的情况能得到很大的改善,而且也少了劫掠侵袭的理由。

长此以往,对边关的安定极有好处,是两相得益的事情。

这一点,任何一个统治者都能看得明白,更不会阻拦。

当今皇帝苦北部军费繁重久矣,几次想要裁军,都被镇北将军挡了回来。有心人都知道,这是皇帝忌惮秦牧,想要收回他手中的兵权。

如果此时出现了一样东西,能不动干戈地缓和关外局势,让皇帝名正言顺地达成所愿,那他就算不支持,也绝不会怪罪的。

目前来看,皇帝说话还算有用,要是获得他的默许,在北地就算是真正扎根了。而整件事情中唯一利益受损的,大概只有依仗重兵的镇北将军秦牧,和他背后的三皇子党。

这也是傅惊梅要拉上胡部的另一个原因,她需要足够的自保手段,让秦牧即使恨透了她,也不敢明着和她动手。

傅惊梅在京师那件事后谨慎了很多,不仅备下许多奇奇怪怪的防护用具,还和大虎准备了好多套应急预案。

反正古代除掉一个人的方式也就那么多种,什么刺杀、诱杀、下毒、绑架......

如今傅惊梅也是吃过猪肉的人了,要说派杀手什么的,有霍伯彦在她还真不怕。至于下毒,诱杀之类的,大虎统统都能感知到。

何况她在北地几乎不出门,庄子更是修得铁桶一样,几年下来已经冲着军事堡垒的方向发展了。各种弓矢、□□制的炸弹、武器、粮食应有尽有。甚至还有几条隐蔽的地道,关键时候可以撤退。

别说是动辄几人的暗杀袭击,就是来个几百人的队伍,推平也是毫无压力。而人数要是再往上走,那就是准军事行动了,要朝廷批准的。

哪怕镇北将军再权势滔天,也不敢犯这样的错。朝中盯着他的人可是不少,他今天敢动兵,明天就是现成的把柄递上去。

三皇子党和五皇子党正僵持着,肯定要被人借题发挥一番,说不准闹出什么事情来。

反之,羊毛生意就有些像温水煮青蛙了。这个市场一旦打开,就算秦牧杀了傅惊梅,也照样有其他人做,倒还不如让傅惊梅这么个无依无靠,和哪边都没瓜葛的小商人做呢!

这么一僵持,开始没动手的话,时间一长更不好动手了。只要度过最危险的前期阶段,之后无非就是靠时间而已。

所以总的来说,傅惊梅现在还不怕对方来阴的,就怕对方名正言顺地来真格的。毕竟秦牧是坐拥正规军的统帅,真要动兵,她那个小小的修家庄肯定跑不掉。

然而以上的一切想法,都建立在一个大前提的基础上——傅惊梅能够长期垄断胡部的羊毛货源。

这就意味着,胡部需要在大梁其他商人的拉拢下,依旧坚定地站在她这边。

这可能吗?

“只要好处到了,没什么不可能的。” 傅惊梅肯定地说,“能生利者,天下归之。”

“既然铁敕族族长一时半会还回不来,不如我们先和西域的商人交易吧。”裴柔之提议,“反正这事急不来的。”

傅惊梅听到这笑了:“你是想练口语吧?行!等我们在这待一周,让人和马都好好歇歇再出发。”

裴柔之这几年一直在利用空闲时间学习西域的各种语言,她有过目成诵之能,如今不仅精通西域的通用语,甚至连好几个国力强盛的小国语言都说得像模像样,让傅惊梅很是羡慕。

只可惜大虎这个外挂并不提供语言包功能,她只能靠着自己,死记硬背成了个半吊子。

阿木古郎对他们优先和西域商人交易没意见,反正他们这单生意大,没有族长谁也不敢做主。于是干脆不谈正事,陪着几人游玩起来。

这日是个万里无云的好天气,天蓝得像是融化的玻璃浆液。阿木古郎和傅惊梅骑在马上并排而行,旁边是戴着面具的霍伯彦。

裴柔之则骑着匹温顺的小矮马远远坠在后面,由一个铁敕族妇女陪同。

他们所处的地方离营帐并不远,也不用担心有什么危险。几人漫不经心地聊些草原和京师的趣闻,不知不觉就绕到了一处草场,听见里面传来鸟类尖锐的哀鸣声。

“嘿!怎么忘带你来这看看了?” 阿日斯兰一拍脑门,用马鞭指了指,“走!让你们中原人开开眼!” 说罢便抢先提起马缰绳,先进去了。

傅惊梅一愣,难道草原民族也养鸡不成?

身侧传来低沉的声音:“是鹞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