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零四章(1 / 2)

和来时不同,回去的路要漫长很多。

来的时候是春末夏初,路好走不说,傅惊梅和霍伯彦是轻装而行,除了护卫什么都没带。

回来的时候不仅多了裴柔之和小毒蜂等人,更是大包小包带回去不少货品特产,加上众人必须的东西,半路带上的琵琶女鱼萍,已经是个小型商队的规模了。

这还不算完,胡不归和龙桑储备下来的金银资产也是重要的一部分。傅惊梅可不跟他们客气,这是她应得的报酬。

再说,虽然这俩人真心归服了,可放太多钱在他们那,终究有隐患。傅惊梅并不是损己利人的傻白甜,在这方面绝不手软。

胡不归和龙桑也都清楚得很,除了留作他们生活和运营生意的本金,剩下用不上的家财全部上交给了傅惊梅。

傅惊梅几人进了财库,裴柔之将古籍孤本,名家字画之类的挑了出来,傅惊梅则对那些珍惜古玩一类的看都不看,反而是将所有的金银珠宝都装走了。

裴柔之对她这种土财主行径有些嫌弃:“那边的提梁壶可是个好东西,你真不要?”

“不了,你喜欢就拿去。” 傅惊梅头也不抬,在箱子里翻翻找找、霍伯彦在旁边扶着沉重的箱子盖,无聊地发呆。

“大虎!大虎!哪儿疯去了?”傅惊梅大喊。

一个大商人的财富还是很可观的,至少傅惊梅的私库相比起来,简直寒碜得不能看。此次收入,是傅惊梅赚来的,是可以给大虎吞噬的正财。

作为和它灵魂相连的供奉人,傅惊梅能明显感觉到大虎的神魂又凝实了不少,连橘猫的外表都有些隐隐转变为金色。

对钱财的喜爱,是刻在骨子里的东西。大虎从走进这里,就像遇见了猫薄荷,这会不知道在哪个犄角旮旯暗爽。

“老傅!这儿呢!”远处冒出个圆滚滚的猫头,上面还斜挂着一只玛瑙海棠缨络圈。

傅惊梅不知怎么想起那句,“孙答应的赤色鸳鸯肚兜还挂在那个狂徒的腰带上”,笑得前仰后合。

“大虎,别把毛弄脏了,回去还要洗澡。”裴柔之对突然笑出猪叫的姐妹习以为常,嘱咐道。

“你们看我找到了什么?” 大虎挥爪子,“这里有幅很奇怪的画。”

几人对视了一眼,一起走上前,去看大虎拿出来的那幅画。

“《共话巴山图》?” 傅惊梅念道。

那是一幅很普通的画,装裱精心但并不华丽。傅惊梅跟裴柔之混了这么久,多少也被培养出了点审美细菌,能看出来,画的笔墨称不上大家,只是精熟而已。

画上是一幅青金山水,烟波浩渺,山峦叠嶂,明显是百越的风景。中央最高峰处有一茅屋,屋内灯火点点,两人相对而坐。其中一人身着儒袍,姿势安泰。

上方题跋:今与太岳君共话巴山,敢以不堪之拙墨,闲抛数笔。

下面是一首诗,写的是夜晚风景和遇见友人的喜悦。

“太岳?那不是……” 傅惊梅终于发现了重点。

裴柔之神情凝重地点头:“是外祖父的字。”

“这天下间,叫太岳的应该不止他一个吧?” 大虎挠脸,“有没有可能是别人?”

裴柔之也有些拿不准,太岳这两字虽然意义深重了些,但也不是什么皇家专属。说不准就有人名叫太岳,或者雅号太岳。

这甚至有可能是个道号,毕竟画面上有两人,能看清的却只有一个。谁也说不准,那个儒生是不是“太岳”。

众人一时都有些为难,霍伯彦却开口了:“这画有问题。”

这句话吸引了所有的注意,裴柔之轻蹙秀蛾眉,又仔细看了一遍,还是没发现到底是哪里不对。

霍伯彦的手指在画面上点了点:“江水的走向不对。”

“走向?”几人异口同声,又去看画面。

传统的国画讲究留白,以墨为山,以白为水,却不会勾勒水流如何。这幅画也是一样,一条白色长带向远处延申,正是滔滔江水。

“原来是这样。”裴柔之说,指着画面一角,“这里有只小船升起了帆,无论是顺流还是逆流,河流都一定西北和东南走向的。”

“会不会是画错了?或者视角问题?就随手一画,谁注意那么多啊?”大虎插话。

“不可能。巴山附近只有昂林江一条江水,而且只有山的一面能看到。”霍伯彦断然否认,“昂林江从西南起,流向东北。”

霍伯彦不通俗务,但对这类事情却极有天赋。跟随傅惊梅在百越,他除了负责安全,还在傅惊梅忙着赚钱的时候和当地的老猎人,采药人进山,学习各种当地的知识。

所以,几人之中,还是他第一个看出蹊跷。

“这么说来。画这幅画的人,很可能根本没去过巴山。”裴柔之说。

“我们还是问问胡不归,这画是怎么来的吧?没准他有头绪呢。”傅惊梅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