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杜之诗(1 / 1)

万略出将门 宋清辞 565 字 6个月前

纤弱柔靡的影子在地上要眇着身姿。沈长风挪开了眼,梁文舒并不肯搭理她的调戏。

沈长风微微加重了对那穴位的揉按力度,梁文舒才依旧不给她什么眼神。

沈长风感到无趣,便也只好自己换了一个话题。

“喂,书呆子,会背五百字不?”

全称应该是《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虽然沈长风学艺不精,但是还是记得的,只是她总喜欢去逗弄梁文舒,也算不上故意,却也总是想要惹得他多一点生气。

“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梁文舒的声音虽然清冷,却并不小声,甚至是金石掷地一般的沉着有力,“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

悲怆而有风骨的诗句与风致超超的声线简直天衣无缝。时间和夜色一样,潺潺流过了二人的心间,浣下了物我两忘的天地精神。

沈长风几乎心醉了。她知道,梁文舒很喜欢杜甫,对他的重要诗篇基本都达到了了如指掌的地步。从前在太学的时候,讲到了杜甫的诗歌,所动之情无不能打动观众。

沈长风向来任性,杜甫的诗她看不懂,就不肯看了。她喜欢稍微好懂一些,又飞扬跋扈潇洒恣肆的李白。纵没有把李太白全集通读下来,却也竟是踏踏实实地读了一半多了。

对于有些晦涩的杜甫,她实在头痛得很。然而,那时在太学,梁文舒细讲了杜甫的诗歌之后,沈长风很难不对杜甫同样生发敬佩之情与崇爱之心,德尊一代常坎坷成了具体可感的文字,纵然在杜甫的原意中,这句话本身并不是用来形容自己的。

“忧端齐终南,澒洞不可掇!”梁文舒背完了最后一句。

沈长风不能不从回忆之中离开,回到现实当中。

“给我讲一讲杜甫在夔州期间的诗。”沈长风记得,有一年科考的题,出的就是杜甫在夔州时候的诗歌。

梁文舒说着,沈长风安静地听着他说着什么。时而恬然时而激切的他,和上一世三年前他在太学讲课一模一样,这不能不激起沈长风的兴味。

那时候的沈长风,只能满是崇敬与期待地听着他的课,可是许青辰就不一样了。她可以随时对梁文舒的讲授提出精辟又独到的见解,沈长风羡慕而不能得。

如今,她竟是有那些机会,把当年许青辰所说的话拿来与梁文舒交流,她知道,这样一来她将得到她两世以来都没有拥有过的、她最期待的东西:梁文舒的正眼看她。

然后,沈长风终究没有这么做。她像从前一样,纵然听了许多,心中激起许多感动,到了落到实际的语言,也只是浅切的感叹。

梁文舒露出了沈长风最熟悉的那种神情。

仿佛对牛弹琴。

仿佛郢人已逝。

沈长风拿出了一张卷纸,塞到他的手里:“如果太子明天商讨战策,也许你能用上。”

梁文舒才道:“多谢。”

也许这是今天梁文舒对沈长风第一句发自内心的答语。沈长风带着这句话,离开了梁文舒的帐营。

夜色一片漆黑,她像抚平的涟漪一样,消融在了水一样的月色中了。梁文舒打开了卷纸,视线却仍在那已经看不见身影的夜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