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8 章(1 / 2)

听到是鱼肉罐头,褚妈一下子就想起了今早看到的新闻播报,她哎呦一声,忙问他是不是有新消息了。

在她看来,宁渊来自城市市区,又是做生意的,认识的人多消息来源也要比她们这偏僻地方广,没准能知道更多。

宁渊想了下,道:“别的倒不是很清楚,只知道可能要限制消费了。”

他的意思并不是上面不让买东西了,而是因为贫富悬殊可能会导致一些富人囤积大量的食物等物资,从而搅乱市场,使得另一部分人无法购买到所需要的物品。

所以为了尽可能的让所有人都有粮食可吃,国家过一段时间可能会推出一种名为电子粮票的政策。

当然,钱自然还是能用的,没钱…光有电子粮票依旧买不来东西。

宁渊简单的解释了一下什么是电子粮票,褚乔和陈凝还有些半懂不懂,褚妈却是一下子就明白了。

在她小时候一直到青年,买东西就是需要各种票的,所谓的限制消费,其实是因为生产力不足,所以导致的经济落后,有钱…但不一定能买得到想要的商品。

而现在生产力水平上去了,却因为天灾使得土地无法耕种,开源节流中的源头被阻,自然也只能在节流上想办法了。

“那你有没有听说这个电子粮票咋弄来啊?”

褚妈还记得她那时候的各种票大部份都是用粮食和人换来的,安家铺子有地,她家当时也有地,缺吃少喝不假,但除了吃食,缺的生活用品更多。

具体的文件还没下来,宁渊也不是太清楚,但这算不上什么机密,稍微关注一点当局的官方网站都能从里面获得一些消息。

宁渊又是个商人,做生意最怕的就是消息堵塞,比其普通民众,他确实知道的多些:“听说是按人头分配的,大人和十岁以下的小孩稍微有些区别。”

“大家都一样?”

褚妈有些不相信,这世界从来就没有绝对的公平,富人和穷人纵使是灾荒年间,生活水平依旧存在不小的差距。

果然,就听宁渊继续道:“公职和国企上班的人员也能通工资和年节福利获得电子粮票的额度。”

褚妈恍然大悟,这和他们那个年代也差不多,城市户口的有粮油本,工厂工人们的工资里也包含一部分的票,像是粮票、工业票等,但农村人除了地里刨食,就没有其他的进项了。

不过相比于几十年前,区别应该是…他们那时候不能在明面上做买卖,但现在可以,也就是说有钱人依旧可以花钱买票。

有票,但没钱照样买不来东西,这样的估计也不在少数。

宁渊在褚家又喝了一会儿茶,待接到周慕琴发的消息后,他便同褚妈三人告了别,和幽灵一般毫无存在感的王特助一起离开。

等人没了影,褚妈坐回到沙发上长叹口气。她对将要来临的天灾依旧还觉得十分不真实,但严寒和无法耕种作物所带来的可怕影响,她却是深有体会,小时候的节衣缩食让她听到饥荒两个字都会下意识地心颤。

那种肚子饿到抓心挠肝,打嗝泛上来的都是酸水的感觉,即使是过了几十年,回想起依旧刻骨铭心。

“乔乔啊,你说咱们现在要不要多进些米面粮食?”

没提到粮票时,褚妈还没有太大反应,这一提…却是把她的记忆深处的恐惧全都勾出来了。

所谓切身体验过,才能理解其他人的痛。

褚乔挠头,她觉得要是一天前可能是行的,但现在…

估计着,大部分的店铺应该都是和她家差不多已经关门了吧?

褚乔不知道粮价会不会上调,但这些商铺百分之九十都会选择在政策下来后再重新开门,不然等价格真的上涨了,他们岂不是亏死?

打开手机,找到某个网上购物平台,果然就见一部分商铺挂了暂停营业的牌子,还有一部分商品什么都没写,但能正常下单不一定能按时发货,商家不想把东西卖出去,总会有一千种办法。

她把手机摊到褚妈面前,无奈的道:“咱们能想到暂时不开门,别人怎么就想不到?做生意的哪有几个笨蛋,反应慢点都开不起来店。”

褚妈也犯愁了,她脱鞋盘腿到沙发上刚要倚到沙发靠背,似乎是突然想到了什么,身体弹射起来,腰背挺得倍直:“你说会不会出什么乱子?咱们要不要挂个大锁头在大门上?还是说是不是得多注意下后院可能会进来小偷…”

别人家可能不用太担心这个问题,因为其他人家都住得近,就她一家住在大路边上,不仅是开商店的,而且稍微一打听就知道,她家里只有母女两个,连个壮劳力都没有。

褚乔挠头,她觉得褚妈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但光靠一个锁头怕是没什么用,至于后院…她觉得可以把墙砌得再高一些,墙头上面弄些防贼的碎玻璃铁钉子之类的,然后再多买几个摄像头,防范于未然。

她刚想说明天就请人砌墙的事儿,褚妈却是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