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史公诗句(1 / 2)

扬州,府衙。

史长宪听着城内的枪声心神不宁,不是他不愿意投降,而是他不能投降,自己是江南史家的族长,唐国的兵部尚书,受陛下皇令负责监督江北的战事,陛下已经向其下达了死守江北的命令。

回江南回不去,投降华夏又怕唐鹏拿史家开刀,到时候对史家造成影响。“流水的帝王,铁打的世家”,只要家族保住,别说牺牲一个史长宪,就算把唐皇拉下马都有人干。

仆人匆匆走了进来,说道:

“老爷,我们败了!”

史长宪摆了摆手,让仆人出去,仆人走到门口欲言又止,最后叹了一口气,将房门关上。

不消一刻,大量的华夏军队包围了府衙,高肃、刘贵整理了一下衣服,走进了府衙,士兵在前面将府衙的丫鬟、佣人全部集中起来。

高肃推开府衙里史长宪的房门,在阳光照耀下,一个人吊在房梁上,已经没有了呼吸。

白色的墙上用毛笔写了一首诗。

母在江之南,儿在江之北。

相逢叙梦中,牵衣喜且哭。

来家不面母,咫尺犹千里。

矶头洒清泪,滴滴沉江底。

这首诗前两句叙述了史长宪的现状,以及以前回到故乡不能见母亲的情况。后两句由此而感慨不能探母的痛心,同时也表达对当时整个唐国大局的忧愤。全诗行文简练,通俗易懂,尾句语出新奇,更表现出史长宪无限的念母之情,忧国之心。

通过搜查,很快又搜出了史长宪写的其它诗句,从诗句上看均是其对母亲的思念和对唐朝朝廷**无能,只好自己上战场的诗句。

其中一篇被史长宪偷偷藏起来的诗是这样写的。

祸事临头更显忠,朝廷误在欠思远。

只好横心奔战场,但愿喋血守孤城。

至今仍念二分月,梅岭坟旁点点红。

面临围困文山概,一颗丹心终不更。

五拒劝书回怒斥,四传家信勉坚贞。

见危诸将惶投敌,誓死惟公毅殉城。

归寂安然任褒贬,梅花岭上亮人生。

袁牧文拿到史长宪的诗句看了后,对史长宪评价道:

“史长宪虽有报国之志,但却无力回天。遇到唐国这样的朝廷,谁也无法扶大厦而不倒。史长宪也是举朝皆醉为我独醒,是一个的悲情人物。他在扬州城的死更多的是无奈,是求死,是为了保住史家,也是迫不得已,非忠唐尔。”

随着扬州城的光复,整个长江以南均被华夏收入囊中。长江以北的战事就告一段落,现在虽然唐国的长江防线部署,华夏军部一清二楚,但是渡过长江还需要一定的时机,随着战争的不断扩大,仅消耗的物资弹药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长江两岸进入了对峙阶段,唐皇唐鹏派出吴王唐程与总督邓舜、总参袁牧文商谈了一天,最后双方都同意了保证长江船运安全的提议。

唐国提出保证长江航运安全,并不是为了让百姓、商人获利,而是唐国急需大量武器、弹药,他们盼着威廉通过长江航线给他们运送军火,好做最后的捶死挣扎。

袁牧文当场释放了一千多俘虏的权贵子弟,并将史长宪的尸体奉上,由吴王唐程带回唐国交由史家。

其实史长宪的死并没有让唐皇悲愤,他还觉得是华夏帮自己除掉了一个拥兵自重的家族,现在整个江南的军队都把控在了唐家和蒋家手里。

其中蒋穆管理着中央军水师和京营,共计十八万军队。自己的堂弟唐万里在安庆控制着四万军队。长江南岸的防线由袁自如负责,掌控着十万军队,共计军队三十二万人。现在长江南岸拥兵自重的就剩在镇江城的侯荆部八万人。楚王郭文孝被埋伏身死后,投降唐国的武昌府两万天雄军,南昌府的南昌侯冯东海投降唐国的两万天雄军。

江南有十二万是以前天雄军的部下,这些天雄军都是荆楚、湘赣人,向来比较抱团,现在成了尾大不掉之势。

淮河战役结束后,西南战端再起,华夏陆军第十军孙传亭部,从四川叙州府出发,一路过乌蒙、曲靖、昆明、大理、最远占领了南甸宣抚司、干崖宣抚司、陇川宣抚司、木邦宣慰司北部、孟养宣慰司、车里宣慰司。

其中木邦司是滇边地区傣族建立的土司政权,当华夏军队到来后,他们还挂着“赤底黑龙”旗,中原的大战对他们一点影响都没有。

陆军第十九军齐承渤部,从泸州过长江一路南下,相继占领贵阳、桂林、南宁,很快控制了贵州、广西地区。

第二十一军杨玉梁部,从重庆出发一路攻克思南府、辰州府、铜仁、宝庆、长沙城,占据了湘水以西的地区。

徐象盛部也从荆州渡过长江,占据常德府、永顺司,并一举包围了施州卫,荆州节度使谢辉被部下胁迫着向第六军投降,并献上了谢家所有的财产。

远在成都的龙泽听到俘虏了谢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