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收权(1 / 1)

毓芜没有想到,庆衍会采取这种狡诈的方式向贵族施压。

今日参加宴席的,皆是王室核心成员和各贵族族长。

用饯行宴作幌子,任是谁也想不到背后是个陷阱。

扣押在宫内的赴宴者,便成了一人质或引子。

如若其族顺势而为,将掌握的亲兵交由庆衍管理,滞留宫中的族人便可被悉数送回。

如若其族趁机兴兵反抗,则庆衍正好寻一借口缘由,将这些怀有叛逆之心的异党伐尽了。

要想做到这些,庆衍必须要有充足的兵马。

虽然其在封地内训练的精兵已在近几日来陆续入都,但这些外来兵终究是不比都城禁卫。

庆衍如此心急地杀掉明望平,不仅是要在贵族面前树立威重,更是急需其手中握有的兵权。

禁卫在手,便有了守王都的保证,便可不断吸纳贵族移交的兵士、镇压反抗叛乱之徒,由此日渐膨胀,终成庞大之师。

毓芜逐渐感到,庆衍之野心,不在于延续先朝基业,而在于另择一政制。

收贵族大权,集威望于一身。

这难道,是要效仿华国不成?

镜国延续了百年的贵族君主制,众贵族虽在明处诚服于王族,但暗地里又攒聚势力。在朝政中,这些贵族有着相当的话语权。族长宗主的意见,一概要纳入国王决策的参考项。

王发号施令,还需看着贵族脸色,决不能肆意胡为。

历代庆氏君王都接受了这种限制。虽然不同朝代王的权力有所涨落,但大体都与贵族之势保持着一种平衡。

双方都尽力不逾越红线,势均力敌也就相安无事。

二者有矛盾,但都费心掩藏着矛盾。

今者庆衍与贵族不惜撕破了脸,其志定不在于承祖宗传统,想是要给这镜国来一惊天动地的变革。

毓芜看见庆衍身边除了郁冰,还有两高大少年。

据小影所说,毓芜觉着这两位定是大王子和二王子。

稍壮实些的,想是大王子庆阳;显文弱点的,应是二王子庆昇。

庆衍带着这两位器重的儿子前来,颇有些炫耀意味。

让儿子提前见识这般对峙场面,既有利于传授为君之术,也是着力放大父亲的威严。

那小儿子庆昱,本就不为庆衍喜爱,想其也定是不爱此等场面,不在场反倒是一自然事。

毓芜看着台下神情严峻的众人,又抬头瞧了瞧外祖父高挂的头,一阵反胃。

胃里掀起一阵翻江倒海的风暴,既是因为外祖父惨死的悲伤,也是因为对庆衍阴狠手段的畏惧。

身前桌案上的饭菜凉了,君与臣的对峙却越发火热。

终于,有人顶不住压力,率先向庆衍称臣交权了。

庆衍赶忙令驿马传书,并寻一信物同递,命其族人用亲兵来赎。

此举犹如向平静的湖面投掷下一颗巨石,霎时荡起一阵波浪。

人群里出现了议论和骚动。

庆衍定是已于午宴时处置一批桀骜之徒了,这剩下的,皆是些贪生怕死、只求安稳度日的酒囊饭袋,翻不起多大的水花了。

见大势已去,又因有一领头者,众人纷纷降伏,跪拜称臣。

庆衍倒是信守其诺,吩咐下人将归心者安置在宫中居所,厚礼款待安顿,待兵权交接便可乘车马回家。

毓芜望向小影,却正好和她的目光撞了个满怀。小影慌忙低下头,转移了视线。她似乎害怕与人对视。

小影真是完全随了母亲。

一个柔情善弱的女子竟有一个如此残酷狡诈的父亲,毓芜感慨着。

观望着台下贵族老爷们油腻肥硕的脸庞,看着他们像一只只受惊的雀鸟般抖动不安,毓芜觉得有点可笑。

终于,最后一个贵族首领低下了头颅,庆衍的下巴随之高昂。

他将成为真正的王了。

一个不受掣肘、无所拘束,听山呼海拜、看众生跪伏的王。

毓芜深感,未来四国大地怕是不太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