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亏欠(1 / 2)

“小霍人可不错,从进屋就没停过,又给我打水,又给我劈柴。”

沈安安这才看到靠墙根儿的水缸也打满了,而且柴火也堆得满满当当。

“妈,他是您女婿,给您干点儿这个,那不是应该的。”

“以后不许这么说,两口子过日子,哪有什么应该不应该的。

人家对你好,你就要加倍地对人家好,谁付出都希望能够看到回报,哪怕有回应。

如果没有回报,一个人付出得太多了,就会冷了心再想暖起来就难得很。”

“而且这个家又不是一个人的家,你们两个人过日子,所以两个人心都朝一块儿使,都为这个家付出。

这里才会成为你们遮风挡雨的依靠,也会对这里有归属感,要不然的话,谁还乐意回一个冷冰冰的家。”

听着母亲说出如此一番话,不由得有些惊讶,

“妈,你可懂得真多。”

“哪是我懂得多啊?

这是你爸说的,你爸说两个人在一起,一男一女,本来就是完全两个不同的人,要想在一起生活必然有很多差异。

在一起生活不是希望谁包容谁,也不是希望谁迁就谁,更多的是两个人要磨合,彼此适应。

做一件事的时候可能方式方法不同,但是要彼此商量着来,同时为一件事去做努力,这样才能明白对方的心意。

如果总是躲在一边什么都不干,这个家自然就没滋没味儿。

你看你爸虽然是医院的医生,可是到了秋收夏收的时候,多会儿多会儿都跑回村里。帮娘去干地里的活儿。

还有你爹那个人,虽然医院里特别忙,可是只要每天忙完了。

无论多晚都骑自行车回家,虽然从县里到咱们村儿里骑自行车的话,要一个多小时。

可是和我结婚这么多年,从来都是风雨无阻。

我什么时候心里都是踏实的,知道你爹想着咱们这个家。”

沈安安靠在母亲的肩头,一提起父亲,其实她也是心里崇拜父亲是一个成功的人。

父亲在她的心目中就是一个榜样,一座高山,一个闪闪发光的太阳,照亮了她和母亲的人生。

却没想到父亲还是一个这么有哲理的人。

霍承安扫完了进屋里,沈安安递给他毛巾。

“屋子里比较窄又低,你看你都伸不直腰,先洗把脸吧,洗完了就可以吃饭了。”

沈安安的态度让霍承安心里一暖。

“没事儿让你们跟着我一块儿,到这里受苦了。

等明年的时候,咱们这里就会盖砖房的宿舍,到时候我一定会要一间。”

霍成承安说这话的时候,心里略微有些心虚。

这一次其实他们可以住砖房,不过砖房的那个宿舍被自己发扬风格让给了其他同志。

“不苦不苦。苦怕什么呀?人这辈子只有享不了的福,哪有吃不了的苦。”

沈安安还没开口,老娘张秀英早就已经把话都说全了。

霍承安对丈母娘也是一脸愧疚,要知道丈母娘跟着来,这是当时沈安安的要求。

可是让丈母娘告别自家的砖瓦房,住到地窝子来,的确是自己这个当女婿的失职。

“行了,行了,啥也别说,我的大包子刚出锅,热乎乎的正好吃。

安安让你捣的蒜泥呢,赶紧拿过来。”

沈安安在蒜泥里加上醋和辣椒油。

端到灶台的灶沿儿上。

没办法桌子,椅子现在还没回来。

张秀英毅然递了一只大海碗。

碗里放着三个大包子,张秀英包的包子的确是大包子,和以后那种小笼包完全不同一个包子就有八巴掌大。

绝对不能说小巧,秀气,可爱。

霸气十足。

不过这个年月人们肚子里没有水,长年累月都处于营养不良当中,所以饭量上绝对大。

霍承安接过那只大海碗,看着三个包子,再看看张秀英和沈安安,都自觉地拿着自己的碗。

然后就坐在了墙根儿的两块砖头上,不由得心里懊恼自己把这些事情都忘了。

你看看这屋子都是人家他们娘俩自己收拾出来的。

光想着让沈安安来随军,可是后续的安排他彻底给忘了,一出任务忘得干干净净。

“妈,我一会儿回部队就找他们去买木头,您放心,这几天我找人赶紧把桌子这些给你们做出来。”

本来这是他一个大男人,应该安顿好的,谁知道媳妇儿和丈母娘来了还要受罪。

“不用了,不用了,我们都已经找好了。金木匠已经答应给我们做了,估计这几天就快好了。”

张秀英刚拒绝完,就听到外面传来声音。

“沈医生,沈医生,你们家的家具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