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章 梁师都的头没了(1 / 2)

大唐逆行者 红迭 1025 字 4个月前

此时梁师都的情况,和刘能的境遇,竟有几分相似之处。

想要逃离朔方,投奔突厥,就必须要面对李绩的围追堵截。

可是朔方城破在即,想要活命,即便遇到再大的难题,也需要勇气面对。

“如今时不与我,诸位大人都是我大梁国的元老,更是我大梁国的忠勇之臣,是以朕决定举国搬迁至突厥,用以保存实力,以待时机卷土重来,再与李家小儿一决雌雄,诸位可愿继续追随于朕?”

满朝文武大臣,虽然人数不多,但是声音却异常的整齐响亮。

“我等誓死追随陛下,此生无悔!”

“好!明日一早,从北门突围,直向草原!”

当天夜里,梁师都之弟梁洛仁整顿好兵马,连夜拜见梁师都。

然后,梁师都便卒于宫中榻上,项首不翼而飞。

李靖没能亲眼看到梁师都的死状,因为时间对于李靖来说,太过紧迫。

突厥人来势汹汹,而李世民新的任命,也随着柴邵和薛万钧的到来而到来。

‘兹任命卫国公李靖为讨贼大元帅,统领各路大军,共伐突厥,钦此!’

所以李靖在收到圣旨之后,见灭梁之事大局已定,便将这里的一切事务,移交给柴邵和薛万钧处理,自己则带着大军,一路向北,迎向突厥进犯之敌。

这一路,并不平坦,李靖连番打败了突厥人,派来支援梁师都的两支鹰师,和一支豹师,最后又撵得一支鹰师,四处逃窜。

“元帅,敌人逃跑的方向正是五原。”

李靖看着手中的堪舆图,面露沉思之色。

五原?

有意思!

五原此地,不正是苏烈听从了福王李代的意见,设置伏兵之所在吗?

突厥人为何会向那里逃窜?

难道说那里还有突厥的兵马接应不成?

不好!

想到这里,李靖面色一白,心中陡然一惊。

苏烈信中言明,蜀王李恪一意孤行五原,此时此刻,难不成已经遇到了危险?

“马上派人先行一步,前去五原打探消息,此事刻不容缓,不得有误。”

“命令大军,放弃追击,全速赶往五原。”

两道命令,一前一后,瞬发即至。

……

李代在梦里看见刘能等人越走越远,直到他清晨醒来,果然没有看见刘能等人,心中不免升起一股不祥的预感。

“若兰,若兰……”

李若兰应声而入,面对李代一睁眼的召唤,也是无语至极。

我是王府文学是官,不是奴婢下人,一睁眼就叫人家,不知道人家,每个月也有不舒服的时候吗?

“王爷,您起来啦!是要若兰伺候您洗漱用膳吗?”

李代跪坐在床上,仿若一只红迭,因为天气寒冷,手脚僵硬,就连脑子也被冻僵似的,痴呆呆的望着李若兰。

忘记了找李若兰的目的,也不知道想要说些什么,更不知道因为更新的晚,读者会不会原谅他。

“若兰,刘将军回来了没有?”

李若兰直觉的感到,李代的精神状态不对,可是哪里不对,她又说不上来,只能顺着李代的意思回复道:

“还没回来。怎么了?王爷?您觉得哪里不对吗?”

李代也不知道哪里不对,总不能因为一个梦,就把刘能说死了吧!

“没,没什么!唉,洗漱吃饭。”

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心慌慌。

无论遇见多么大的难题,李代都会吃饭,都要吃饭。

即便是一点儿胃口也没有,即便是吃饭如咽药,也要强行把饭灌进肚子里。

这是李代在后世的时候,就养成的良好习惯。

因为李代知道,不吃饭,人就没有精神,没有力气,就啥事儿也干不了。

所以,事情可以慢慢解决,饭也要一口一口的吃,才能让自己遇事不慌,胸中有饭。

至于刘能等人的事情,随着时间慢慢流逝,终归会有消息传来,此时在营帐里面着急上火,最是无用。

李代想的明白,李若兰干的痛快,不多时,便把粥饭端了上来。

泡菜早就吃完了,就连泡菜坛子,也早已不知丢到了何方。

李代看着粗糙的粟米饭,对李若兰说道:

“如今这里愈发的冷清,不如把老马叫过来吧!左右也不需要我们出战了。”

意兴阑珊的李代,让李若兰万分心疼,不由出声安慰道:

“人生自古皆有一死,府兵们是骄傲着走的,您不用替他们感到难过,而应该和他们一样,感到骄傲才是。正所谓,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何处黄沙如故土,天下处处英雄冢。王爷,您大可不必如此自责。”

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