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姜姜怒怼大兄(1 / 2)

“册子哪去了?”

姜姜没和大兄拐弯抹角,直截了当的这么问了。

小脸上满是严肃,再也不负平日里在大兄面前撒娇卖萌的模样。

姜泊反而愣了愣。

“册子…”

“对!姜姜给大兄的那本册子,大兄你为什么不交给父皇?”

二人目光相对。

一大一小,一高一矮,本应是气场悬殊的两人,此时却像是完全反过来似的,大的那个仿佛更加心虚。

师北庭:“有什么事慢慢说……大殿下一定是有苦衷的,是不是几天前公主您给大殿下的那本册子?”

姜泊四周看去,让出了一段距离。

“进来说话。”

“大殿下,有什么事情好好说,咱们可不能做傻事。”

他还从来没有看见过小公主如此严肃的样子。

瞧着还怪吓人的。

师北庭也不敢如从前一般去抱公主的胳肢窝了。

能够让公主都发起了小脾气…大殿下一定是做了傻事。

公主控师北庭当即站在了姜姜这边。

“大殿下,咱们把册子拿出来吧。”

姜泊面色苍白,嘴唇下方都有些干涩起皮了。

“你知道册子里面有谁吗?”

“明家,两朝元老,明老太爷。”

师北庭一愣。

在朝中,明老太爷算不上一手遮天的人物,甚至没什么实打实的权柄。

他掌管礼部,崇尚儒学,是当今有名的大儒,名气比在朝廷上所拥有的权力大上许多。

但可怜他遇上了一个富有魄力的君主。

不看名气,只看才能。

不听虚言,只讲实绩。

所以很可惜,在朝中一直没什么建树。

在朝中不算突出,但对姜泊来说,他却是除了父皇以外,对姜泊影响最大的人物。

在姜泊心里,明老太爷亦师亦父。

他从6岁就跟着明老太爷学习儒家之道,不仅是在书本知识上,更在于为人处事上,都在有意识地学习自己的老师。

明老太爷告诉他,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合;君子常行胜言,小人常言慎行。

在对小孩三观塑造的这些年里,他跟着明老太爷学习了如何成为一个君子,并且严格的按照上面的要求时时警戒自己。

甚至愿意冒着被父皇厌弃的风险去劝诫父皇。

有许多人都劝他不要和父皇硬碰硬,为人处事,过刚易折,可姜泊却从来没有动摇过。

他愿意成为君子,他的心里,有一个永远不会倒下去的道德模范。

他尊敬的老师。

老师是他一部分人格的塑造者,他也一直以老师为榜样来要求自己。

但突然有一天,一份证据摆在他的面前告诉姜泊,他所尊敬的老师是个两面三刀,言行不一的伪君子。

姜泊不信。

“我去调查过,这上面所出现的人,有许多的确是贪污受贿,也有一些人是通过买官才坐上了如今的位置,有八成的可能……这本册子是真的。”

但他想赌那两成可能。

在此之前的很多年,都被看作是皇帝最器重的儿子,他在京城里的势力并不小。

稍加探查,他证实了消息来源。

也知道明家这段时间,在竭尽全力的追杀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书生。

而那个书生,就是给姜姜册子的那个人。

姜泊不得不面临一个问题。

他的老师,就是一个切实的伪君子。

这段时间,姜泊是在痛苦中度过的。

“我的天哪,明老太爷竟然是这样的人?”

惊讶的不只是姜泊,还有师北庭。

毕竟明老太爷光辉伟岸的形象深入人心。

以为他永远不会犯错的又岂止姜泊一个?

“所以,大殿下你昨天问我的那个问题……你在犹豫?”

犹豫要不要把证据交给陛下?

姜泊眼下的黑眼圈越发明显:“老师今年70多了,身子很不好,就算没有五马分尸,仅仅几鞭子,也会要了老师的命……”

“所以大兄要背叛父皇吗?”

姜姜的声音太过平静,连目光都是平静的,可姜泊却觉得小团子的眼睛里满是失望。

姜姜:“大兄考虑到了别人,有没有考虑过父皇?”

父皇是真正的,好用心的想要扳倒门阀。

但这一路走来,阻碍实在太多了。

几乎没人全心全意的去支持父皇,每个人都有他们的小心思,每个人都有必须舍弃父皇的理由。

父皇的主张无人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