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刘夫子的爱徒滤镜(1 / 2)

“老刘啊,这不至于吧。”

堆满了试卷的房间里坐着几个长袍儒生,有位看着和刘夫子差不多大的脾气很好的笑了笑。

“我们知道,平阳公主是你的爱徒,她的水平在幼学堂里处于上流,可这次的策论是所有的考生一起考试……”

“他们写的没我徒弟好!”

虽然还没有正式拜师,但在刘夫子的心里,平阳公主就是他的徒弟。

“你们看看,这样的见解,其他人比得上吗?啊?”

这次的策论问的是治国。

那些大孩子们的题目涵盖的范围很多,留给幼学堂的小崽子们只有一个题目。

这也并不简单。

问:黄州大旱,民不聊生,朝廷拨下救灾粮,却有并不贫困的家庭贪图小利,冒领粮食,该如何是好?

学生们写的答案五花八门。

有人说把冒领的富户拉出去打板子,杀一儆百。

有人说限时限量,在大晚上发放粮食,不是太贫困的人肯定不会去领。

也有人说去找当地

也有人说去找当地官员,让官员派人审查,拿着户籍来领粮食。

这些还都算可圈可点,评价上乙等的。

更离谱的比如师北庭,竟然说要杀官员,治下的百姓这么没有责任心,胆大妄为,都是官员疏忽之故。

总而言之,各种各样的答案让夫子们气血上涌,恨不得把这群小萝卜头立刻拉来打屁股。

能在上书房里读书的这些人,日后都是国家脊梁。

想到国家要被交到这群人的手上,夫子们便觉得前路坎坷。

在这个时候,一张试卷却引起了夫子们的注意。

是平阳公主的试卷。

姜渝在写经义之时特别敷衍,写出来的字很有鬼画符的意味,也就是刘夫子习惯了她的字体,半猜半蒙,肯定公主就是写对了。

但在写策论之时,小团子明显认真了许多。

首先是工整了许多的字体。

这些天的练字很有效果,虽然依旧有草书的不羁,但好歹勉强能看出是字了。

当然外观并不重要,内容才直指弊端。

第一:往粮食里放沙,筛选出一批不是特别贫困的人,尽量让真正贫困的人领到粮食。

第二:每个来领粮食的人登记画押,建立档案,在当地官员的帮助之下实地走访,单独列出贫困户,建档立卡,审查标准可分为以下几点……

第三:富户猖獗,考虑当地官员治理手段,是否有官商勾结,纵容地头蛇的行为出现,若有,需进行处理,可分为以下3点……

第四……

夫子们看了一天的卷,正是困顿之际,如今瞌睡虫都被赶跑了,立马清醒了过来。

姜渝的所见所闻,来自于穿越女的母亲和一国之帝的父亲,她所接触到的资源和见识,远远在其他人之上。

再加上小团子博闻强记,过目不忘,信息整合的能力强,写下来的这几点若是再润色一下,都能出现在中央批往地方的公文上了。

莫说幼学堂的小崽子们。

就连精学堂的那些少年,都没有一个有如此见解。

虽说文笔一般,字写的丑,但是观点妙啊!

这样的文章,又怎能不得第一?

“老明,你从这群试卷里翻一翻,谁要是能写出超越这一篇文章的策论,你要是能找出来,我立马让他当第一!”

被刘夫子瞪着的那人姓明,和前段时间出事的那位明老大人是远房亲戚。

但很显然这位明大儒爱惜羽毛很多,和明家的关系也不密切,所以依旧能够留在上书房教书。

闻言苦笑。

“我承认,文章是好,可是……”

“既然好,为什么不让她做第一!”

明夫子擦了擦头上的汗,都懵了。

“你急什么?你和我拍桌子干嘛?”

他语重深长。

“老刘啊,我们都知道你惜才,平阳公主的确有才,她写的文章好,观点好,但在遣词造句上,还是太直白了一些……”

明夫子说的很委婉。

何止是直白。

是根本没什么遣词造句。

而且夫子们也有点顾虑。

经义课上,他们拗不过老刘,把第一名给了平阳公主。

要是策论还是平阳公主,外面恐怕要传闲话的。

说他们奴颜屈膝,跪舔权贵。

刘夫子:“啊,原来遣词造句才是策论的灵魂,大家根本不用出点子了,比比谁写得花团锦簇好了,难道士兵穿上五颜六色的铠甲去打仗就能赢了?”

在这群夫子里,刘夫子是最不好搞的一个。

他不会看脸色,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