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事业脑姜政(1 / 2)

“京郊外一亩上好的水田可产粮食300斤,中等田200斤,下等田100斤。”

“可我等去实地考察时,发现这东西长得满山遍野都是,粗略计算,一亩田能有600斤左右,比上等田的产量足足翻了一倍有余!”

禀报的大臣急的脸都红了,满面春光。

云南远离中原,向来是众人眼中的未开化之地,更有毒性极强的蛇虫鼠蚁,若不是实在被逼的走头无路了,没哪个官员愿意往那头去。

被派去云南找什么红薯种子,他也哀叹过。

可当他真的看到这些东西,了解这东西的产量之后,心里的那点哀愁全部变成了惊喜。

这都是能保命的东西啊!

若是能引进到中原,能养活多少百姓?

这可是天大的功劳。

姜政:“可有土壤要求?这边产量如何?”

“在回来的路上,下官已经用沿途的土壤都试过,这东西极易养活,至于具体的产量,需要大规模试种之后才能知晓。”

姜政连连道了三声好。

立马派人,将那些红薯根茎给种下去。

这个冬天马上就要过去了,再过一月就是春天。

现在先进行小规模的试种。

若是产量能够保证,便可以推向京郊,如果试下去还没出什么问题,就能全国推广了。

从今以后,他治下的百姓便不会因为饥饿而死。

“好!尔等皆有重赏!”

当今陛下从不唬人。

说杀人就一定要杀,说要重赏,必定是极大的好处。

候在一旁的官员也急了。

拿出了一团白绒绒的东西。

那东西放在碗那么大的容器里,小小的一碗,像雪一样白。

用手一捏,很是柔软,也没什么异味。

姜政:这就是……棉花?

这是他在和秦申如的交谈中,听她无意间说出来的。

她说的极其轻松,似乎没将这东西看作是多么重要的宝贝,只说可以制成新衣,遮挡严寒。

姜政上了心,让人往西北方走了走,竟然如此幸运,就找到了此物。

“此物名叫木棉,当地人也叫白叠子,我等前去寻找的途中遇上了一支商队,从商队的手中购得此物。”

“他们那边昼夜温差极大,夜晚十分寒冷,用此物制成衣裳,可抵挡寒风,助百姓度过寒冬,这都是陛下的恩德!”

这个官员明显更会拍马屁。

难得有觐见陛下的机会,有心在陛下面前露个脸,将从商队买到的棉花吹成了陛下英明,天降之福。

毕竟那地方实在偏远。

若是正常一来一往,没个一年半载根本做不到,陛下却愿意花重金让他们去寻找此物,实在英明!

可姜政知道。

不是他得上天恩赐。

天降神女,另有其人。

勉强压抑住内心的激动,淡声吩咐道。

“不可宣扬,李爱卿负责将这批带回来的红薯根茎小规模种植,若是可行,来年春天便可在京都外推广。”

“王爱卿从那商队中找两个懂得木棉种植之术的人,由你牵头,将手上的这批木棉种子都种下去,寡人要在来年冬天,让京都的百姓都穿上新衣。”

“你二人连升三级,副手两级,其余跟随者各有奖赏,先按下不表,待此事做成,寡人命有重赏。”

二人大喜,连呼万岁。

这两人并不是出生世家的,又因为官职低微,世家看不上他们,更不屑他们的追随。

在这朝堂中,他们就如无根的浮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若是能得到陛下的看重……去他的世家!

这当然也是姜政有意为之。

如今的人们对于君主的效忠并不如后世那样狂热,中央集权也没发展到鼎盛,世家大族的孩子自小接受家族教育,一切以家族利益为先。

很难说,会不会因为家族利益而放弃君主的利益。

而这种寒门出身的子弟,才是姜政计划要重用的主力军。

“你二人由寡人指派,只受寡人调遣,寡人不会派人顶替你们,若无寡人召令,不可擅动,你们无需听任何人的命令,若有违者……”

眼中闪过了一抹狠厉:“斩立决。”

二人立刻表忠心,对视一眼,心下安定。

这也是他们愿意给陛下卖命的原因之一。

有好多人分明立了功,却因为没有后台,要将自己的功劳拱手相让。

陛下从不会如此。

只要是有才之士,能为姜国作出贡献,无论是奴隶还是贵族,陛下都会重用,从不任人唯亲。

心中也跟着升起了满腔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