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三十章 雨打风吹去(1 / 2)

赤心巡天 情何以甚 913 字 3个月前

如梦令》的核心,是 “如梦令”。

“如梦令”的核心,则是 “梦”。

究其修行本质,是探究《声闻仙典》所需求的那个不存在的东西。修行者将其需求的种种特质,观想在梦中,而后以秘术将其实现。当然,实现的效果不及万一。

真正开始修习如梦令》的声部,姜望才得以确认门最大的价值所在,可能并非万仙宫的残章传承,而是这 “如梦令”。

这以观想入梦而后再实现的秘术,简直有无穷的想象空间。

传说中的 “神足通”,是 “心之所想,足之所至。”

探索的是 “心”的力量,接近于幻想成真的伟力。

这 “如梦令”与之亦相似!

当然,若将 “神足通”比作万丈高峰门的 “如梦令”,才到山脚而已。

但如果纯以对未来的想象而论,神足通的极限就是咫尺天涯,如梦令的极限,则只看施术者自己的能力!

当然,不是想象越伟大,秘术就越伟大。不切实际的想象,也只是泡影罢了。修行历史中那么多狂悖妄想,又几曾被人看在眼里?

就像如梦令》传承这么多年门仍然不值一提,如梦令依旧寂寂无名。 “神足通”却是佛门无上神通。

相较于 “神足通”的直接,如梦令还通过梦境中转了一次。这诚然是力所未及之下的迂回选择,但却更显现门那位祖师的天才!

其人以创造性的天才,跨越了修为见识上的天堑。实在令人敬佩。

姜望越是修习,越是感怀。

这世上天才何其之多,最终能够有所成就的,又何其之少!

门祖师这样的天才,寂寂无名。一手创立的基业,也一夜之间就覆灭。

若非还有个范清清逃了出来,此时此刻,世上就已无人知。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见识越多,越要知道敬畏。

如梦令的修行过程并不轻松,但相对于玉册上记载的那门前辈的修行经过,却又简单太多,轻松太多!

梦魂梦魂,从来相依。

以姜望远超同阶修士的神魂能力,入梦轻而易举,构筑梦境也绝非难事。

就是在 “如梦”成 “令”的这一步,需要细细琢磨。

这个过程很繁琐,如梦令足足用了三百七十二道印决,才能具现出部分观想之梦的特征。才能让如梦之 “令”,稍稍靠近术介本身。

这已经是经门历代门主长老修订缩减之后的结果,那些印决最高曾有四百一十七道。

可以说如梦令完全不可能应用于战斗,过于繁琐,且威能极弱。

但用在修行之上却没有问题,可以作为替代品的术介,完成仙术的修行。

如果姜望以后获得了云顶仙宫更多仙术,却没有其它术介的话,那么如梦令或许也是一个选择。

相较门历代门主,姜望有一个最大的优势,那就是他真正掌握着仙术,并且有源源不断的术介!

他更能够理解《声闻仙典》,而且,他可以通过尝试以如梦令替代善福青云的办法,客观探究如梦令与真正术介之间的差距,从而把如梦令推进得更完备。

儒家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也是为了累积识见之高峰,从而在修行之途走得更远。

有云顶仙宫的存在,姜望有自信可以在如梦令对术介的替代中更进一步。

当然,用演道台推演,把如梦令和平步青云的信息都放进去,最终获得的成品,肯定更完美,这个过程也更方便。只要有足够的功,就能够无限逼近阶段极限。

但姜望不打算在太虚幻境里推演。

这如梦令如此独特,不是什么随处可见的普通货色。太虚幻境又如此神秘,且很明显有对功法的需求。

以前他没有选择,现在他有了。在探知底细前,他不打算与太虚幻境背后的人或势力,分享自己独有的力量。

这种谨慎一以贯之,就连他的人道剑式,也从未贡献给演道台过。

修行者,自然远胜常人。

但那都是道元自然的洗练,是肉身自然的进步。

又有各种各样的秘法,有各种针对性的强化。

不乏那种天下知名的瞳术,往往决胜于无形。有的人轻轻一嗅,就能将数千种混杂一起的味道区分开来……

但所有的那些相关秘术,主体都是修行者本身。人以耳以目,以身体的这些部位为 “器”,起到各种作用,释放各种各样的道术。

是为, “器官”。器之用也。

如梦令声部”,或者说《声闻仙典》则不同。主体是 “耳朵”。

耳朵不是器官,耳朵是另一个人。是一个与你连为一体,完全臣服于你,但又独立的 “灵”。

把耳朵当成一位修行者,最终佐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