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不让佩剑?那我改日再来!(1 / 2)

翌日清晨,林之孝领了一群家丁,浩浩荡荡往葫芦街去。

此行非比寻常,乃是奉了贾母之命,请那贾云章前往荣府问话。

林之孝身为荣府大管家,办事素来稳妥,此番更是小心翼翼,生怕出了差错。

到了葫芦街,但见街上车水马龙,行人络绎不绝。

林之孝寻到贾云章住处,上前敲门。

不多时,门内传来脚步声,贾云章开门而出。

他见林之孝带着一群家丁站在门外,心中已猜到了七八分。

林之孝见状,忙上前一步,拱手施礼道:“章哥儿,安好,老太太有请,特命我等前来相请。”

贾云章眉头一挑,似笑非笑地道:“哦?老太太请我?这可真是稀客了。”

林之孝不动声色,依旧保持着得体的笑容,道:“章哥儿说笑了,老太太一直惦记着哥儿,只是平日事务繁忙,未曾得空,今日特地吩咐小的来请,哥儿不妨移步荣府,与老太太一叙。”

贾云章心知此行不简单,但见林之孝言辞恳切,态度恭敬,倒也不好直接拒绝。

他心中冷笑,脸上却不露声色,道:“既然老太太如此惦记,我自当笑纳,只是不知老太太此次相请,所为何事?”

林之孝心中暗赞贾云章的狡猾,口中却道:“老太太的心思,小的如何敢妄自揣测?不过老太太此番相请,定有好事。”

他顿了顿,又意味深长地添上一句,“哥儿去了便知。”

贾云章听了这话,心中冷笑更甚。

他知林之孝乃是个厉害角色,此番前来定非善茬。

但他也非泛泛之辈,自恃有些武艺在身,并不惧怕。

于是他转身回屋取了剑来,随手系在腰间。

林之孝等仆从见他取剑,眼皮一跳,心中暗道:“不好!这厮怕是要生事端!”

但面上却不敢表露出来。

他们心中虽然惊惧,但也不敢违抗贾母之命,只得硬着头皮请贾云章上路。

一行人离了葫芦街,往荣府而去。

贾云章心中盘算着,如何应对即将到来的问话。

而林之孝则暗自祈祷着此行能够平安无事、顺利完成任务。

……

且说荣府之内,宝玉、黛玉、迎春、探春、惜春等一众姊妹兄弟齐聚一堂,议论纷纷。

原来,他们听闻了贾云章之事,心中都生好奇。

此事经过一夜发酵,早已从翠云楼传扬开来,成为荣府上下热议的话题。

迎春性子温和,先开口道:“听闻那贾云章因退婚之事与珍大哥起了争执,竟至于出手伤人,真是胆大妄为。”

探春接口道:“是啊,不过……我倒觉得他行事作风颇似古之侠客,不拘小节,敢作敢当。”

言语中透露出一丝赞赏之意。

惜春年纪尚小,不解世事,好奇地问道:“翠云楼是个什么地方?怎的从未听你们提起过?”

宝玉正要开口解释,却被黛玉打断。

她眉头微蹙,轻声问道:“宝玉,你可知那翠云楼究竟是何意?”

她的声音清脆悦耳,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严肃!

宝玉一怔,这才意识到自己差点失言。

他头一缩,急忙扇了自己一个巴掌,赔笑道:“林妹妹赎罪,是我一时嘴快,那翠云楼……不提也罢,不提也罢。”

黛玉见状,轻轻地摇了摇头,不再多言。

迎春和探春则相视一笑,各自聊起了别的话题。

他们心中都清楚,那贾云章之事虽然传得沸沸扬扬,但究竟如何还有待查证。

而他们身为荣府子女,自然不能轻信传言,更不能因此污了耳朵。

同一时刻,荣庆堂内,亦是气氛凝重。

贾珍端坐其间,安静品茶,然满脸凝肃之色,显见心事重重。

凤姐、李纨、王夫人、邢夫人等女眷亦在座,个个面带忧色。

贾母更是表情沉重,眼眉低垂,一副心事重重的模样。

凤姐见状,心知此时气氛过于压抑,不利于解决问题。

于是她轻启朱唇,露出一丝笑意,道:“瞧我们这般模样,倒像是那贾云章犯了什么滔天大罪似的,他不过是个旁支儿,如何能让我们大家如此?大可不必这样。”

她言罢,又轻笑数声,声音清脆悦耳,如珠落玉盘。

众人闻言,皆是一愣,随即明白凤姐之意。

贾母也抬起头来,看了凤姐一眼,眼中露出一丝赞赏之色。

凤姐趁机继续说道:“老太太、太太们且宽心些,那贾云章虽然行事无状,但到底年轻气盛,想必也是一时冲动,等林之孝将他请来,问明原委再做定夺不迟。”

她一番话,说得众人纷纷点头称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