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九章 黄河水清,李元昊死,天下大吉(2 / 4)

果显著。

即便是到了夏秋汛期,以这些河流的分流能力,想来也能够承担起这么大的水流量,让黄河不至于泛滥。

四月十三日下午,赵骏又参观了如今黄河治理工程最重要的一项。

濮阳东城外的商胡口。

商胡口在景佑元年其实就已经决堤过一次,导致黄河改道,由黄河故道转为横陇道。

所谓的三易回河,其实就是把黄河从横陇道改回商胡道的过程,大宋三次作死,三次失败,让黄河祸害一方。

此时商胡口处,就看到黄河在这里再次分流,一条往北走横陇道,一条往东走商胡口故道,而且显然走故道的水流量要比往北的大许多。

“当年大河改道,以致河流往北偏移,虽然最终还是流入渤海,但造成沿岸百姓损伤巨大。”

高超说道:“朝廷高度重视,贾相多次来河口视察,提出了束水冲沙的办法,在横陇道修筑堤坝,合龙口锁水,又在商胡口收紧河道,让水流冲击河床底部泥沙,最终清理了很多故道的沙土,让大河能够再次转回故道。”

“嗯。”

赵骏微微点头:“这三管齐下的策略,才是治理黄河的上策,以你之见,大河要多久才能彻底移回故道?”

“小人觉得完全移回故道已经能够做到,但却很难保证大河不会再次决堤。”

高超摇摇头道:“虽说束水冲沙的办法好,可想要完全清除河底堆积的泥沙是不可能的,只能冲掉表面厚厚一层,让大河拖延几十年而已。”

“正所谓治标又要治本,看来这些对策只是治标,真正要想治本,还是得让大河水清啊。”

赵骏叹了口气。

不管你下游怎么清理淤泥,怎么分流黄河,只要上游依旧源源不断的水土流失,把大量泥沙冲下来,那么下游的河道就总会堵塞。

一堵塞就造成河床升高,河床升高原本能容纳的水流量就容纳不下,一旦遇到汛期,就会暴涨出去,泛滥成灾。

所以本质上来说,治理黄河清淤泥只能是延缓黄河泛滥的手段,真要治河,还是得做好上游环保。

不过目前来说,现在的黄河应该彻底没有了决堤的可能性,至少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是这样。

只要继续保持下去,慢慢把黄河故道的泥沙冲走,让黄河从横陇道彻底移回商胡道,应该也是迟早的事情。

四月十四日,在濮阳视察结束之后,赵骏就再次启程,顺黄河逆流西去,进入中游段。

十多天之后,他抵达了洛阳,查看洛阳的治理情况。

黄河中游因河道较为宽阔的缘故,水流相对平缓,非常适合修建大坝,控制下游的水流。

事实上这一带后世就有三门峡大坝和小浪底大坝,完美地调节了黄河的水流,从而实现发电、农业、建设等多项作用。

这里不管是历史上还是后来,基本上都没发生过什么特别大的灾害,更有大片黄河湿地,为无数野生动物的栖息地,繁衍了一片勃勃生机。

赵骏听说在这一带,不仅有各种后世国家级保护动物,如丹顶鹤、大鸨、黑鹳、灰鹤、白琵鹭、天鹅等,甚至还有秦岭过来的大熊猫。

他于孟津渡口下船,在当地官员的带领下,看了广袤的洛阳湿地,看了连绵高耸的邙山,见了无数繁茂的大树和美丽的野生动物。

不得不说,在未受工业污染的古代,这样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以及新鲜空气,着实让人感觉到一股浸入心脾般的舒畅感。

而这里的地形也被随船的记录员给记录了下来,以后工业能力强大,未尝不能在这里修建大坝和水电站。

数日后,赵骏再次启程,顺黄河西去,一路进入了陕西。

自从前年十月,韩琦一举击败李元昊之后,在去年六月的时候,他就已经被调走回到了中央。

他毕竟是监察院知院,相对于最高检,肯定不能长期离开朝廷。

不过他在西北经营了一年多的时间,各地治理基本上都已经走上正轨,包括在渭河、泾河两岸广种树木,多植植被等等。

当赵骏的船队抵达潼关的时候,永兴军路转运使王沿、秦凤路转运使范祥以及六路经略使前来觐见。

西北战事开打之后,朝廷分陕西路为两个转运使大路,五个经略使小路,又让范仲淹为陕西路经略使,执掌整个陕西路的军政大权。

如今朝廷又收河湟谷地,又分出一个河熙路,因此整个陕西就分为两个大路,六个小路,在没有整个陕西路经略使的情况下,基本由永兴军路转运使和秦凤路转运使为首。

原来的秦凤路转运使是杨偕,不过杨偕因为协助韩琦大破西夏而升官了,去了中央担任某部侍郎,现在由王沿和范祥主政。

下方则有河熙路经略使景泰、泾原路经略使高继宣、鄜延路转运使刘平等人作陪。

虽说这些人都是一方大佬,本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