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章 该灭西夏了(2 / 3)

在通商口岸投资办厂等等。

对于这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倭国朝野上下并非没有反对的声音,因为这严重损害了日本的利益。

但日本高层却没有选择的余地,否则大宋镇海军指挥使周刚,宁海军指挥使马懋一声令下,就能让日本直接改朝换代。

而且这些高层也未尝没有想到,签订这些条约,就意味着与大宋交往更深,他们就能想办法引进大宋的技术、制度,增强日本的国力,未来也不是没有翻盘的可能。

因此在这种局势下,日本也只能被迫签订这项协议,史称“平安京条约”。

七月下旬。

当赵骏回到汴梁之后,也恰好宋日签署的条约送了过来。

二十日早朝结束,赵骏回到了政制院内。

他其实是十八号下午回来的,但恰好“立秋日”,宋时二十四节气当中有几个节气是要放一天假的,所以十九号不用上班。

就干脆在家里休息了一天,到今天二十号才正式上朝,在早朝的时候汇报了黄河视察工作。

至于李元昊的事情,他打算在政制院早会上说,下午再跟赵祯商议。

没想到恰好小日子那边也有消息。

“小日子这种就属于贱皮子,不狠狠地敲打一番就会上房揭瓦,现在给他揍一顿,就老老实实多了。”

赵骏看着进奏院刚送过来的公文,笑着说道。

晏殊抬起头道:“看来真如汉龙所料,倭国并没有胆量与我大宋全面开战。”

“他们应该是想学勾践卧薪尝胆,但可惜的是现在已经不是春秋战国时期了,就怕他们尝着尝着,就只剩下苦了。”

赵骏笑着摇摇头道。

“汉龙接下来就是要扶持日本国内的叛乱势力,削弱日本国力了?”

范仲淹扭过头来问道。

赵骏笑道:“本身它那点国力也没什么好削弱的,主要还是要削弱他们天皇的权威。”

“天皇的权威?”

大家都把头探了过来,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

“不错,他们跟我们不一样,我们自陈胜吴广起义,发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之后,就不乏无数起义者,挑战皇帝的权威。”

赵骏解释道:“而日本万世一系,天皇的权威已经深入人心。即便造反起义,也不会消灭天皇自己做皇帝,最多就是利用皇权成为权臣,如果日本天皇的权威不被平息,那么这个国家终究难以被占领。”

“那我们派人把他们的天皇灭了就是了,何必这么麻烦?”

有人不解道。

“岂不闻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乎?”

还是晏殊聪明,立即联想到了一点,笑道:“如果是外敌入侵灭了天皇,以天皇在日本民间的威信,只会造成仇怨,以后统治起来更加麻烦,但如果是他们自己不断挑战天皇的权威,最终把天皇拉下马,天皇在他们日本民间的威望势必就会跌入谷底。”

“不错。”

赵骏竖起大拇指道:“还是拉日叔厉害,我就是这么想的。”

正在这时政制院的大门外王守忠走进来,身后还跟着几个小宦官,他躬身道:“知院,诸相,最近天热,官家怕相公们中暑,特令我送来白凉粉。”

“替我们谢过官家。”

众人连忙说道。

后面的小宦官就进来把白凉粉都放在每个宰相的桌上。

这东西后世老少皆宜,《东京梦华录》就有记载,是用植物果胶做的,加入少许冰块,口感清凉,解暑必备。

“官家现在在忙活什么呢?”

赵骏的这碗是王守忠亲自端来,他前天回来已经很晚了,昨天又休息,已经三个月没见过赵祯了,便随口问了一下王守忠。

王守忠笑道:“知院还不知道吧,官家最近正在金水河中以两台蒸汽机尝试发电。”

世人皆知北宋汴梁有四条运河穿城而过,却不知道金水河直接穿过了皇宫后苑,是唯一一条宫内河流。

只不过金水河靠近北宫宫墙那边,在观稼殿后面,那里也有一片小花园和树林,是妃子们平时嬉戏的地方,因此正常情况下他们没什么机会去河边。

听说赵祯正在搞发电实验,赵骏笑了笑。

科技树这种东西只要点出来其实就没什么难度,比如特斯拉在1831年发明了电磁感应,研究出了第一台发电机之后,五十年后,爱迪生就用六台蒸汽机建了世界上第一座发电厂。

看上去花了五十年的时间,但实际上原理是一样的,没人做是因为建发电厂没意义。

当时电力唯一的作用就是用作电灯照明。

然而哪怕十九世纪初就有人发明了弧光灯,可照明持续时间还是非常短。

直到爱迪生改良了碳化竹丝灯,让原本能持续照面400个小时的碳丝电灯延长到1200个小时,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