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九章 一夜下西凉(1 / 3)

翌日,狄青抵达了灵州。
此时大宋的军队几乎是毫无阻碍地占据了宋夏边境的诸多城池。
西夏境内大部分区域都是荒漠,宜居地非常少。
其中宁夏平原占据绝大多数人口,其次则是宋夏边境的城池,为后世榆林、靖边、定边、中卫等地,最后则是沿着祁连山武威张掖沿线。
而现在宋军把边境城池以及祁连山沿线都占据,宁夏平原也控制了小半,只剩下兴庆府以北和沙、瓜等州。
这就意味着西夏约五分之三的人口、重要城池都被宋军占领。
灵州城。
李继迁的龙兴之地。
当初因为不满堂兄李继捧归附宋朝的决定,他选择自立,先袭取银州,随后攻打灵州,改灵州为西平府,自此拥众一方,成就西夏祖业。
但数十年过去,大宋的军队再次占据了这里,让赵光义时期丢失的西北重新回到了大宋的怀抱。
狄青扫视着四周,灵州除了东面有一些丘陵山峦以外,其余地方一片坦途,靠近黄河沿岸,沃野千里,良田无数,期间有村庄遍布,隐约还能见到不少汉人。
西北一直都有汉人存在,从汉朝时期开始,这里就胡汉杂居,到唐朝时期,羌胡汉人遍布,胡人犁田,汉人养马,早就已经不分你我。
所谓“黄河百害,唯富一套”。
宁夏平原作为河套地区的一部分,自秦汉时期就有大量汉人在此耕耘,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
“真是一片富饶的土地啊。”
狄青感慨。
浩浩荡荡的宋军出现在了灵州城南的广袤大地上,引得不知道多少胡汉百姓侧目。
之后在宋军的指挥下,野利部落的人开始从城中撤出,驻扎于野外。
西夏鼎盛时期兵马十多万,但现在不管是野利部落还是嵬名部落,兵力都衰弱得只余不过万众,已经没有能力再与宋军交锋。
而这次四路宋军出动的总兵力约有八万。
本身在改革军制之后,大宋的军队就只有六十多万,其中还有二十万左右分布于全国各地,为地方禁军。
他们用于维持治安和镇压不服王化的少数民族,特别是西南地区,其中以驻扎在越朝、琼州、广南西路、广南东路、巴蜀等地的兵马最多。
然后约有二十万大军驻扎在东京汴梁,为开封军区,主要用于京师的防备力量以及用作于防止地方军头势力或者起义力量崛起。
而宋辽边境和宋夏边境这些年的兵马布置已经越来越少,不只是奉行大宋强干弱枝的国策,还在于敌人愈发衰败。
从庆历六年宋夏、宋辽战争结束,辽夏已经濒临崩溃。因此西北的兵马总数从原来的十多万人减少到大概八万,河北的二十余万减少到约十二万。
如此算上海军,大宋总计兵马数量在六十六万左右。
西北这几万边军,已经足够完成对西夏的覆灭任务了,何况葛怀敏还带了两万京城禁军过来。
“狄大帅,这些就是我们俘虏的归义军士兵。”
灵州城内,在宋军入驻之后,狄青就住进了灵州城府衙,也是当年李继迁的居所。
野利兀惟带着二十多个汉人囚犯进入厅堂。
狄青扫眼过去,就看到这些人衣衫褴褛,面有菜色,显然是被关在牢房当中,而面孔上则与中原汉人略有差别。
不过这倒也不奇怪。
归义军是唐朝晚期就存在的节度使藩镇,从第一代到如今已经整整两百年,足足更迭了十三代。
即便当初的汉人士兵是从内地迁徙过去,可在当地娶妻生子,繁衍生息,免不了与胡人女子结婚诞下后代,从而改变汉人血统。
再加上当地气候环境影响,二百年下来沙、瓜州汉人与中原汉人的外貌发生变化是很正常的事情。
狄青看到他们都被绑着,皱眉道:“还不松绑?”
“松绑!”
两侧宋军随即上前帮他们解开束缚。
狄青看着众人。
众人也都上下地打量着他。
沙、瓜二州离开中原序列已经太久,对于中原汉人,他们同样十分好奇。
“你们会汉语吗?”
狄青问。
他没有说什么欢迎回家之类的话。
因为这些人也就只有血统、姓名还保持着汉化。
思想和行为可能已经与本地人没什么区别。
所以他们对大宋本来就没什么归属感。
说这种话不会换来对方的感动,只会换来对方的奇怪。
“会!”
为首的一人说道。
“嗯。”
狄青点点头:“你们对西域了解吗?”
“了解。”
那人大约四十上下,皮肤粗糙,认真说道:“我们多次来往与西域。”
“我大宋如今强盛,要收复西北,包括西域,你们也是汉人,是否愿意加入宋军?”
狄青问。
大宋要收复西域?
所有归义军士兵都露出愕然的神情。
他们被曹贤顺带着归顺西夏,被安排在了西夏军队里,自然不是对如今的大宋一无所知。
强如李元昊亦是被大宋打得多次大败,现在大宋进军西北,颇有些灭亡西夏之意。
但西域可不是西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