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三章 庆历八年落幕,该提一提税了(2 / 3)

钢铁行业这个东西越到后面,生产就是呈指数级向上增加。

今年可能年产10万吨。

可有了这10万吨的产量,又有合格的产钢技术,你可以去其它煤炭、铁矿资源丰富的地方再建钢铁厂,继续扩大产能。

这样今年10万吨,明年20万吨,后年40万吨,大后年80万吨,年年增长,年年翻倍。

就好像建国初期16万吨,到70年后,就已经是年产10亿吨一样。

所以现在是钢铁产能扩张的第四年,也是赵骏提出五年计划的第二年结束,第三年开始。

等到庆历九年,顺利的话大宋的钢铁产能就能达到五十万吨,到庆历十年,大概率就能完成赵骏提出的五年年产百万吨计划,超额一年完成目标。

“还有GDP也计算出来了,今年十个月的时间我们的GDP已经达到了26亿贯,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4%。”

夏竦作为管财政部的宰相,看到今年的GDP增长数据,还是非常喜悦,笑着说道:“还有两个月没统计上来,如果一样比去年数据多14%的话,今年有望突破30亿贯啊。”

“这是正常数据,甚至可以说是算慢的数据了。因为我们起点低,发展空间大,粮食产量暴增,钢铁产量暴增,市面上的东西太多,供大于求,甚至造成了一定的通货紧缩。”

赵骏说道:“去年新出台的货币政策会有效解决这些问题,而国内的市场和人口还有很大发掘空间,所以以后还会发展得更快。直到国内市场出现饱和,遇到瓶颈之后,这样的增速才会放缓。”

“嗯。”

宋绶说道:“看来汉龙的布局是对的,我们应该早早开辟新的市场,把大宋的商品卖到全世界去,让大宋的百姓都过上锦衣玉食的生活。”

赵骏说道:“现在的主要发展方向其实我已经给你们定下来了,一是继续扩大钢铁产能,然后大力发展基础建设和蒸汽火车、蒸汽轮船业,要把大部分产能自己消化掉,提升强大国力。二是以后每年的税收政策要进行调整,适当地提高税率,增加财政收入,用来建设基础教育和公共建设投入。”

“增税?”

“仔细想想,确实也该增税了。”

“是啊,咱们这些年的税率确实太低,造成朝廷经常无钱可用。”

几名宰相顿时来了精神。

要论起征税,他们可是专家级别的专家。

当初大宋那刮地三尺的税收,可不就是朝廷这些重臣们制定的吗?

“当年我也是矫枉过正了。”

赵骏说道:“从极高的税率大幅度降低,而且一降就是那么多年。虽然促进了民间发展,但对于国家还是有些不利。”

庆历新政当中最重要的就是减轻百姓负担,所以新政施行的第一年,朝廷收入直接跌了4000多万贯。

从庆历元年的10375万贯,到庆历二年掉到了不到6000万贯,减少了40%的收入。

而且如果不是赵骏在那几年扩大外贸交易,让外贸收入增长了约700多玩贯,并且大量出售国有矿山、茶山、盐场等资产,恐怕财政还得暴减。

由此可见庆历新政对于农业税的降低,以及商业税的宽松程度达到了多少,简直不是腰斩,而是直接在原有比例上降低了三分之二。

税收太高了不行,会让民间贫困,百姓生活困难。但税率低了也不行,太多的钱在民间流通,供过于求,会造成通货膨胀。

所以税收同样也是经济循环的一种,加上银行和信贷,一起维持着整个国家的经济体系。

这是高中政治教的知识。

赵骏现在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所在。

当初虽然做好了不少准备措施,通过出售国有资产,扩大外贸,又陆续解决三冗问题,缓解国家财政困难。

通过大幅度降低税收,让民间农业和商业进入高速发展的繁荣期。

可国家是繁荣了,政府的财政却是减少了许多。

别看现在一年财政收入两亿,再算上分给地方的30-40%左右的地税,总税收约2.6-2.8亿贯。

但占GDP的总量却只有9%左右。

这显然是不健康的财政收入。

因为后世很多国家的税收都超过GDP的20%以上。

霉帝那边是20-18%,我国比例逐年下降,年年调低税率和起征税点,已经下降到15.1%,

而大宋的税率比后世我国都要低6%,要花钱的地方却非常多,教育、基建、国防、科研、军事等等。

造成了每年都要维持一定的财政赤字,通过发行的国债来维持每年额外的支出,造成大宋朝廷欠交子务很多钱。

然后国债还得给利息,这样下去就跟后世霉帝和日本一样,通过举债来发展国家,接着不断发国债,用新发的国债还旧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