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三章 景祐改制(大家注意身体)(3 / 3)

所以虽然职位是金国和南宋才出现,但由于早已经有了这词,因此警察是干什么的,宋人清楚。

“嗯。”

赵祯觉得也没什么问题,就点点头道:“那好。”

“以后各级规划的话,国家级就设政制院,下面是部,部和路同级,部的直属下级部门是司,司的下级是案,案的下级是局。不过在地方上可以变通,如局下面是处,县下面是局,州下面是厅,路下面是署。”

赵骏继续道:“而原来的三司户部有左右二曹,变成左右二司,下辖十四案,三十四局,这样对应的差不多也是我们后世的高官、市厅级、县处级以及镇科级。”

宋朝行政区域是路——州府——县——乡镇,跟后世省——市——县——乡镇差不多,所以在职权上也可以贴近类似。

“候补同知是正二品,那各部级长官就应该是正三品,恰好这个时候的各路级转运使按照寄禄官来说,也是正三品,就形成了完美的过渡,根本不需要重新对各级官员大范围订制品级。”

赵骏继续道:“至于从二品官员可能会缺失的问题也简单,那就是调高部的级别,比如财政部、兵部、工部、礼部、户部、吏部、教育部等这样比较重要的部门,为了提高权重,就增加其长官品级,比普通部门高半品,也有优先进入政制院的资格。”

“那干脆就给这些部门长官以政制院观察候补同知头衔即可,有这个头衔的便是从二品。”

赵祯说道。

“嗯。”

赵骏点点头:“以后御史台在路一级,建御史署,州府设御史厅,县里设御史局,形同后世纪律监察会,而且御史不受地方管辖,直属于上级御史领导,地位超然,监察地方百官,一个地方御史局,只要上级下达指令,有直接抓县令的权力。”

“这职权是不是太大了”

众人惊愕,吕夷简更是说道:“那地方县令、知州的权力,岂不是要被钳制得死死地”

“那不是你们希望的吗”

赵骏耸耸肩道:“宋朝本身在各州设什么通判、司法参军就是为了钳制知州权力,弄得官员职权不明,互相争权夺利,反倒拖累了施政。现在把职权划分干净,又能钳制地方官员权力,难道不是一件好事”

“附议!”

“臣也附议!”

“就应该如此。”

众人互相对视之后,纷纷赞同。

宋朝对于牵制地方官员的权力向来都不遗余力。

虽然他们也是从地方官员出身,可反正他们都坐到了这个位置,地方官员跟他们又有半毛钱关系

所以在其位谋其政,既然都已经是中央最高级别的官员,又何必管地方权力呢

“那好。”

赵骏最后总结发言道:“那就正式建立一院多部制,各级官员品级也都定好,有需要修改的地方你们再看看,如果没什么意见的话,我们十一月底,正式开始景祐改制!”

大家便围在了电脑前,开始观看赵骏定下的品级规划。

宋朝是二十九品阶制度,赵骏参考宋神宗元丰改制,恢复了九品十八阶。

各品级从中央到地方,大抵与正常历史王朝当中相似,如一二品宰相级,三四品是部路级,五到七品是州府级,七品以下县级。

众人研究了许久,除了一些细微之处以外,基本上已经可以。

“老夫没什么问题了。”

“我也是。”

“那大家都没什么意见了,就可以准备了吧。”

赵骏最后发话。

这次官场改制将严格细分各部门权力,明确各官员职务责任,将是一次重大的改革。

确定是最新的那个支原体肺炎了,这几年真是多事之秋,有很多朋友劝我可以停更两天,稍微休息一下。但收入要紧,手停口就停,还是得强撑着码字工作,上午去了医院,下午回来继续写,症状上还是咳嗽,流鼻涕,精神状态不是很好,感觉自己码字都在胡言乱语神志不清,不过开了药,吃过后舒服点,可能是心理作用,希望自己能尽快好起来,也希望大家注意身体,不要过于疲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