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三章 商人与资本家的区别(3 / 4)

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宋朝贪污确实比较少,因为人家不仅工资高,而且完全不需要靠贪污发家致富,自己利用手中的权力,自己赚钱。

相当于后世西方某政客掌管着批项目的权力,然后项目都给自己家人做了一个样。

这就造成宋朝商业确实繁荣,可像明朝盐商那种身家几千万甚至上亿两白银的顶尖商贾却完全没有。私人商贾完全被这些官方商贾给压制,就不可能有资本主义出现,连萌芽都算不上。

“好了。”

听到众人的吹捧,赵骏终于缓慢地说了一句。

见他说话,大家连忙闭上嘴巴,连茶水都不敢喝,眼巴巴地看着赵骏。

这些身家百万贯的大商人在普通百姓面前人五人六,可在真正的掌权者面前,其实啥也不是。

随便一位大官就可以让他们倾家荡产,甚至家破人亡都轻而易举。

所以每个人都小心翼翼地对待。

就见赵骏环顾四周,沉声说道“官家榷卖制度确实该换一换了,好处朝廷没得到多少,都被那些当官的拿走,三司的问题多多,皇城司也该调查调查这些人,该抓的抓,该抄家的抄家,杀一批人,决不能姑息。”

他这话中带着一股杀气,众人脖子不由得缩了缩,吓得一动不动。

要知道这些天皇城司砍了不知道多少人,前段时间每天轮番带人去东城郊外砍头,那草地都染成了红色,他们虽然知道赵骏是讲理的人,但生怕惹恼了对方被抄家灭族。

就见赵骏说完之后,又看着众人继续说道“不过完全放开榷卖也不行,朝廷鼓励市场竞争,也鼓励大家钻研技术,提高商品品质,带给百姓更好的产品。但茶、盐、油、粮等物品是生活必需品,乃是国之命脉,不能完全交予商人处置。”

“这是为什么呢?”

旁边李谘知道下面那些商人不敢搭茬,就很配合地问了一句。

“因为商人重利!”

赵骏扭头说道“若有十分之一的利润,商人便足以运作;若有五分之一的利润,商人就活跃起来;有二分之一的利润,商人就铤而走险;为了一倍利润,商人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三倍利润,商人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死刑的危险。”

台下众人面色不一,虽然这话有些贬低商人只看重利益,但话是赵骏说出来的,他们哪怕是反驳也不敢反驳,因此一个个都是表现得略带着心虚,没有任何不满的情绪。

就听到赵骏继续道“一旦商人重利,那么就有可能哄抬物价。如这次淮南大旱,前年灾情开始,商人们便囤积粮食,把粮米一度炒到两三千文一石,这对于国家来说,绝不是一件好事,因而必须要监管,也必须要朝廷在其中参与。”

田昌其实早就从李谘那得知朝廷想要跟他们作价商股的事情,所以倒也没有意外,便说道“知院说的是,小人也以为若是全面开放榷卖,并不稳妥,因而愿意与朝廷一同协作。”

孟承起也知道这事,马上第二个表态道“小人也觉得这样最好,官家能够在其中,自然也能够监督商人不为利而有损国家百姓。”

众人都是聪明人,便立刻也纷纷跟进道“小人亦是如此。”

“小人坚决拥护知院的决定。”

“知院请放心,只要知院一句话,小人必赴汤蹈火。”

大家七嘴八舌地表忠心。

虽说朝廷监管且可能会在里面参杂股份,但也好比像以前那样,不仅受到官商的打压,还拿茶引盐引都困难重重的情况好得多。

在座的各位能够成为一方富豪,除了本身有商业头脑以外,要么是抱上了官家大腿,要么是见识过官家厉害,所以两害取其轻,相比于得罪官家,与官家交恶,那自然是与官家交好更有利。

赵骏见众人识时务,便笑了起来道“诸位也不用担心,你们今天既然能坐在这里,而不是被皇城司请去喝茶,自然是有理由。”

说着他看向田昌道“田昌,你虽是汴梁最大茶商,但也最多就是私人茶商,那些官商当中,不弱于伱甚至强于你的有很多,像马家、刘家、李家等等,你知道为什么是你坐在这里,而不是他们吗?”

田昌一头雾水,说道“小人不知。”

“因为我需要的商人必须要有优良的爱国品质,有为人的基本道德底线!”

赵骏环顾四周,掷地有声地说道“春秋时期,商人弦高在国家危难之际,假装犒师智退秦军。孔子的学生子贡听说齐国要伐鲁,游说诸国救齐。商人也应该爱自己的国家,而不是眼中只有利益。那样的人不配为商人,只是资本家而已。”

资本家?

众人一脸茫然。

有人问道“知院,何谓资本家?”

“资本家就是一群只看重利益,而忘记为人准则的人!”

赵骏解释道“礼、义、仁、智、信全被他们抛在脑后,为了利益,连家人都可以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