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五章 大宋何惧一战!(3 / 3)

因为他们契丹族是游牧民族,都是骑马的,手榴弹和大炮威胁不到他们,但其它民族不一样啊。”
“像东北的这些女真人、渤人海、奚人、阻卜人等都是渔猎民族,辽人征兵的时候,都会让他们充当步卒,一旦开战,死伤的那就是他们的人。”
“如果换做是你们,自己的部落去侵略不仅捞不到好处,还死那么多人,让自己蒙受那么大损失,你们会答应吗?”
赵骏目光看向吕夷简众人,发出了灵魂一般的拷问。
一时间让他们有些呆住。
是啊。
他们每次想问题,都是站在宋国人的角度去考虑。
觉得辽人强大,举国南下,必然造成宋国百姓生灵涂炭,造成国内动荡不安。
可从来没想过,辽国是不是真的有这个本事南下。
就算有这个本事南下。
难道宋国还不会拉拢、分化他们的部落吗?
辽国人光靠他们本部落的骑兵,能干成什么大事?还不是要靠各属国、各部落的步卒?
一旦这些充当炮灰的其他民族部落不干了,辽国也就是外强中干的货色罢了。
一时间,赵骏的思路竟然给他们打开了全新的视野。
王曾更是期期艾艾道:“不不愿意。”
“那不就结了。”
赵骏双手一摊道:“没有了辽国属国、属部落的人,你看辽国还逞什么威,怕是早就崩溃了。”
赵祯大喜道:“正是这个理。”
“所以如果辽国选择开战,那就开战吧,反正最后胜利一定属于我们。”
赵骏总结道:“我们只需要派人前往东北出使,告诉那些部落,帮助我们灭辽国,不仅以后减免他们的赋税,不会再征他们的人去打仗,还会给予赏赐。杀一个辽人,赏多少钱,看那些部落是跟着辽国人走,还是跟着我们走。”
吕夷简担忧道:“辽国统治他们多年,积威已深,他们未必会答应啊。”
“错误的,谁赢,他们帮谁。”
赵骏反问道:“那么现在此番保州之战,是辽赢,还是宋赢?”
“宋赢!”
赵祯亢奋说道。
“不错!”
赵骏环顾四周道:“积威已久,同样积怨也已久。辽人的统治已经让他们不堪重负,保州一战,也让他们见识到了火器的厉害,没有人会头铁到义无反顾去送死,辽国一意孤行继续开战,只会加速他们的内部分裂和灭亡,真要打起来,宋有何惧?”
一番话语,显然是给了众人一颗定心丸,特别是赵祯,只觉得拨云见日,茅塞顿开。一下子让他看到了大宋战胜辽国之后,一片光明的场景。
他迫不及待地对众人说道:“不错,大孙说得句句通透。真打起来,辽国可能还未南下,就自己先崩溃了。那又为何要惧怕他们呢?从今日起,再敢言向辽国赠岁币者,决不轻饶!”
“是!”
众人互相对视,也只能无奈拱手。
赵骏现在不仅反对了和谈,而且还给出了辽国出兵的解决方案,那他们自然也就没有反对的理由了。
当下赵祯立即给范仲淹回信,要求他按照赵骏给的意见回馈。
翌日。
朝议上,昨日范仲淹上的劄子已经传遍朝野。
面对赵祯如何对敌的询问,各部门尚书、侍郎、御史、台谏官纷纷上书,认为可以答应辽国的要求。
而且给出的理由基本上和吕夷简他们差不多,都是认为没必要和辽国鱼死网破。
赵骏听了之后勃然大怒,站出来驳斥了这种歪理邪说,怒斥这些人通敌卖国,是民族的罪人。
随后他发表了激情演讲,指出辽国内部存在的问题,告诉众人辽国其实就是个纸老虎,根本不用惧怕他的威胁和讹诈,并且给出了对策。
赵祯亦是站出来支持赵骏的观点,向群臣表示了自己坚决主战的决心。
一时间赵骏的话很快通过报纸传遍汴梁。
特别是他演说当中的那一句“他们要打多久就打多久,一直打到完全胜利!”更是振奋民心。
汴梁都在传唱,官家的英明神武,知院的强硬作风,以及范仲淹的优秀表现。
宋人的脊梁,从来都是由上往下断。
上层权贵贪生怕死,将领们也贪生怕死,造成了敢打敢拼的宋军士兵们畏手畏脚,百姓只能暗骂朝廷无能。
可金国人来时,君不见汴梁三十万军民奋勇抵抗之心,也不见金国马踏北方,多少沦陷地的汉人前仆后继,发动一波又一波的起义,对抗金人的残暴。
所以大宋上层的脊梁是断的,从来都不关百姓什么事情。赵骏现在要做的,就是把上层的脊梁接起来,告诉天下百姓。
大宋敢战,不惧战!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