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七章 五大贸易成型,庆历新政开始(3 / 3)

,商业税占到了80%以上。
现在大宋不仅贸易路线比南宋多两条,而且由于日本发现大型银矿的缘故,贸易额必然爆发性增长,一旦五条贸易路线彻底发力,说不准全面取消农业税都有可能。
农业税取消虽然对土地兼并严重的地主阶级大受裨益,然而同样商品经济繁荣,必然吸引大量青壮劳动力从事手工制造业,缺少青壮的情况下,地主可能都需要降低地租挽回佃户,这将大大缓解国内日益尖锐的土地矛盾。
“这是我们今年准备实施的策略,如果没什么问题,那就过几日正式开始颁布吧。”
范仲淹把这些天与赵骏商量了许久的改革计划拿出来,一人一份。
实际上赵骏和范仲淹商谈的深得多,至少农会的事情是一点没向这帮老头透露,不然的话肯定要闹翻天。
目前拿出来的都是大家暂时能够接受的东西,改革这种事情一步到位虽然好,可太激进下场估计跟王莽没什么区别,所以就必须一步步来,不断地试错。
后世我国改革开放,也同样是一步步慢慢递进,而不是一开始就全面开放,因此赵骏已经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
反正他年轻。
二十多岁搞部分改革,三十多岁再搞部分,四十多岁,五十多岁,年年不断,总有一天大宋能够达到他心目当中预期的程度。
众人接过规划,每个人都认真地看了起来。
其实内容也不算多,首先是继续明确各个级官员职能,把县、州、路主要官员的工作内容确定好。
朝廷这边的京官早就在景祐改制之后,配合刑部在自己部门分别制定了规章制度。
这样在大方向上就已经将所有官员的本职工作安排清楚。
那么接下来将会是由州府对县衙,路府对州衙,朝廷对路府以及诸多部门的各级官员考察。
看看这些人是否每月按时完成了自己的本职工作,有没有懒政惰政、作奸犯科、贪赃枉法等行为。
同时除了各地方以及诸多部门官员上下级工作核查以外,还有朝廷御史台以及地方留守御史司进行巡查。
并且各个部门的内部纠察部门并不是向部门的侍郎、尚书负责,而是直接向政制院负责。
如此政制院通过各部门纠察部门监督政制院下面的二十一个主要部门,以及国子监、少府监、将作监、军器监、都水监、流内铨、三班院、审官院、品院、火器局,创造局、制敕局、起居局、礼仪局等二十多个次级部门。
又通过地方官府上下监督,再加上御史台对中央以及地方的双重监督,那么中央、地方、御史台三方之间就形成了完美的监督链,大大增加了朝廷的监管以及吏治的整顿。
众人看完整套涉及方案之后,吕夷简大为赞叹道:“这就是考成法吧,简直是巧夺天工,那明代的张居正,也是一代奇人啊。”
赵骏把考成法给范仲淹看过,倒是没给他们看。
王曾也夸赞道:“确实很好,此法环环相扣,杜绝了上下包庇。”
“嗯,这一套是在考成法的基础上进行过改良,以适应我大宋的体制。”
赵骏笑道:“还记得我当初眼睛没好之前说过吗?大宋就该制定kpi考核制度,卷死这帮官僚们。反正冗官严重,大宋别的都缺,就是不缺当官的。”
“我并没有取消门荫入仕,但官员做好本职工作是分内之事,你们这次不会再阻拦了吧。”
范仲淹警惕地看向吕夷简他们。
历史上他庆历新政失败,就是大量淘汰了很多门荫入仕的官员,这自然得罪了利益集团,于是遭到罢免。
可如今他没有这么做,而是要求官员们完成职责所在的任务,达不到要求或者查出来伱有问题那就说明你能力不足还是个贪官污吏,被朝廷罢免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庆历新政属于野蛮式的强行改变体制,而考成法则是讲道理讲法律,虽然目的一样,但手段完全不同,后者怎么样也温和许多。
吕夷简和王曾等人互相对视,良久之后,他们都微微点头道:“此法大善!”
只要不免除门荫入仕,不阻拦他们的后辈子孙上升通道,那自然无所谓了。至于后辈子孙会不会因为政绩不好被淘汰,那他们肯定会出手点拨,让他们卷起来增长政绩。
所以吏治新政自然畅通无阻。
看到在政制院层面算是通过,赵祯也是松了一口气,高兴说道:“那就太好了,既然如此,朕宣布,从今日起,范卿正式开始主持庆历新政,政制院一切人员都要听从大孙和范卿的调度,推行新政!”
“是!”
吕夷简等人再也没有异议,起身拱手行礼。
庆历新政第一个篇章吏治,正式打响。
最近几章确实是铺垫跟过渡一下,可能会让人觉得有点水,但没办法,不然很多事情不好交代。比如不说一下内容和贸易情况,大家都不知道改革改了一些什么玩意儿,所以该说明还是要说明一下。
至于女主这东西,看过我谋伐和银狐的都知道,我不擅长写感情戏,基本前期埋个小伏笔,有个女主然后就过去了,以后也不会有什么戏份,大家放心。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