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五章 大宋会变得更好(3 / 3)

刚处理了一起偷税漏税案子,作为工商部尚书,他必须承担起与财政部下面的税务部门严查商业问题。

现在造假贩假都算是小问题了,由于新政太容易偷税漏税,预计怕是今年商税又要大降。

“都是些给亲戚朋友偷税漏税的官,这还只是抓住的,没抓住的更多。”

赵骏摇摇头“贪官是抓不完的呀。”

“老夫早就说过,这个新的商税并不合理,这样下去,还怎么得了?”

吕夷简叹了口气。

赵骏双手一摊道“有什么办法呢,万事万物有利总有弊,只要利大于弊,那就是好办法,还记得我说过吗?要做大蛋糕。”

晏殊扭过头问道“那现在蛋糕做大了吗?”

“还不够大。”

赵骏摇摇头,说道“这才刚刚开始,想做大蛋糕,还得过几年民间的商业才能更加繁荣。”

“就怕过不了几年,两年国库就空了。”

王曾探头说道“今年我们已经开始准备对黄河进行大修治,就按你说的,由官府出资雇佣百姓,挖建水渠,分流水量,以此避免决堤,但这样下去,花钱如流水啊。”

“花钱如流水也得花嘛。”

蒋堂拿着公文走进来,笑着说道“这是审计部和教育部刚又送过来的公文,现在全国每县基本上都已经建好了一所学校,老师也已经就位了。”

“总算是有个好消息了。”

赵骏长呼了一口气,说道“我建议从明年开始,科举里增加数学和一定的物理化学知识,才能把科学的土壤培养起来。”

汴梁在这几年里开设学校,召集诸多专家教授,开始建立起中间缺失的验证体系。

而且还推广阿拉伯数字,宋朝的阿拉伯数字其实和后世有点不一样。比如2,像个z,3像个反向的∑。比划比较直,没后世那么圆润。

赵骏也进行了改良,这样方便计算。

至于合同,朝廷规定契约合同还是以中文壹贰叁肆为主,阿拉伯数字只是方便日常生活,严谨的官方文书、交子、契约之类,自然不能马虎。

因此慢慢建立起缺失的数学体系,再加上考古研究之后,基本上宋朝的数学水平够一个高中知识还是没什么问题。

招收的学生几年下来顺利毕业,开始前往各地学校当校长,将理科知识慢慢深入人心。

“归根到底,还是缺钱。”

晏殊叹了口气。

“是啊,缺钱,但我还是那句话,想要更多的钱,首先就是得把病人身体调整好,先恢复健康,再谈其它。”

赵骏环顾四周认真道“治病救人是个过程,开创盛世其实简单。只要休养生息,轻徭役减赋税,劝农桑慎刑罚,即便是有天灾人祸,也未尝不能做到,难的是怎么维持。”

“因为这种盛世本身就很脆弱,像后来清朝那所谓的康乾盛世,中后期官员腐败猖獗,百姓流离失所,一旦吏治没有做好,官商勾结,苦的就是百姓。”

“所以很多时候监督和吏治整顿就一定要维持下去,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官员该杀的杀,该罚的罚,一定不能姑息养奸。”

“现在只是一个好的开始,过几年国内的民生真正稳定下来,才是真正的改革关键。”

“大宋,会变得更好!”

赵骏目光坚定地说道。

上一章李孝基是李迪的孙子,其实也不算bug,因为之前我说过,古代爹是爷爷,叫爷爷反而是叫爹。不过到了宋代,慢慢的有了变化,有些地方阿翁是爷爷,但有阿翁是喊父亲的,有爹是父亲,阿爷是爷爷的。还有喊爷爷叫爹爹,父亲叫阿爷的,反正各地风俗不同,叫法也不一样,不过现在看确实有点歧义,所以改了一下,因为宋朝叫阿翁为爷爷的还是多一点。

最近几章是过度章节,不知道算不算水,还是得描述一下新政改革后的现状嘛,为下面搞大的铺垫一下。毕竟现在真就是大的还没来,一旦要动真格的解决三冗,恐怕就要大开杀戒了,一步步走吧,总不能上手就杀七百多,老秦人不得炸了锅嘛。

(本章完)

inf。in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