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章 工业的第一步,由此开始!(3 / 3)

赵骏到的时候所有的东西都已经搭建好,他环顾看向四周,炼铁工艺依旧是宋代的高炉炼铁法,用耐火的黏土制作成高炉,在里面通过煤炭炼铁。

他之前用木炭炼出正常的铁,再用唐代的灌钢法弄出大批钢,然后再倒入模具当中,制作出转炉出来。

整个过程在宋代的工艺完全不成问题。

毕竟宋代的模具制造工艺别说是转炉,就算是几吨重的铁人都能制造,并且还栩栩如生。

而且贝塞麦转炉的工艺也并不复杂,其实就是一个大钢炉,两侧装上杠杆轮。

炼制的时候将熔融状态的铸铁从上方倒入转炉中,然后通过底部的特殊管道向内部注入加压的热空气。

热空气穿过铁水,燃烧掉铸铁中的碳和其他杂质,使其变成钢。

至于贝斯韦空气炼钢法就更简单了,把原来的黏土耐火砖加入石灰石就行,完全没什么技术难度,缺的是被人发现方法而已。

赵骏那么久才把东西搞出来,主要是他之前老早就离开了开封去地方巡视,于宝元二年年底才回到汴梁。

搞那个小钢铁厂只花了几个月时间就把原理和工具全都制造成功,完全没有难度。

此时一切准备就绪。

工厂里数百名工人都在外面夹道欢迎他。

赵骏四处扫视,觉得没什么问题,就问韩琦的侄子韩公彦道“你们试过了吗?”

“已经试过了。”

韩公彦兴奋地道“如知院说的那样,只需要一刻钟左右,就能将铁水炼制成钢!”

“嗯,开一炉试试。”

赵骏说道。

“开一炉!”

蔡质连忙下令。

顷刻间十多个工人就开始行动。

他们先来到一座高炉边,往里面开始加煤炭,然后拼命推动鼓风机。

大概30多分钟之后,工人们从高炉里将大量生铁扒出来。

实际上根据《天工开物》记载,从铁矿石炼出生铁的过程应该在6个小时左右。

但他们自然不敢让赵骏等那么久,所以在赵骏来之前,就已经先炼好了一炉生铁,等赵骏到了之后再加热就行。

大概几百斤的生铁被工人们用钢框架住,然后用钩索把钢框四个角勾住,再通过一个高大的架子,利用滑轮原理,拉到了一个转炉边。

众人再拼命拉动绳索,把钢框抬起来,顺利倒入转炉当中。

此时生铁温度非常高,接着旁边钢炉的工人开始不断拉动鼓风机,转炉上方就像是火山喷发了一样,咕噜咕噜地冒着火星子。

要不是拉鼓风机的工人头上与两边有钢板保护,恐怕都要被溅出来的火石给烫伤。

过了大概十多分钟,转炉完成了氧化过程。

随后两边的工人转动轮盘,巨大的转炉缓缓倒下,从中倒出犹如岩浆一般的钢水。

这些钢水暂时先用耐火砖做的模具里,以后不管要制造什么东西,只需要做模具就行,直接倒进去,甚至连刀剑或者大炮的模具都没问题。

而看着那钢水咕噜噜地流入模具,赵骏即便离着几十米,都能感觉到热浪扑鼻而来。

哪怕是见过这样的场景,他依旧能够震撼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伟大。

说实话。

这些技术并不困难。

难的是人们该怎么发现它们的存在。

曾经西方人找到了办法。

而现在。

也是时候轮到东方人屹立于工业的前沿了。

赵骏忍不住说道“工业的第一步,由此开始!”

(本章完)

inf。in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