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十一章 大宋有枪(3 / 4)

在又装备上了呢?
真要这样,就不知道上哪说理去了。
“就算是如此,那如今兰州城也有火炮,我们该如何是好?”
费听沽细说道。
张元正色道:“大王,臣觉得兰州城其实就只有五千人,最多加上两千宋军。我们攻打青塘,宋军既然主动进攻我们,就属于宋国撕毁契约,将来宋国责问,理也站在我们这边,无需担心。现在最要紧的,就是找到破城之法。”
“你有什么主意吗?”
李元昊问道。
“臣今天看了一下,他们是在兰州城南面的山上往西打,我们从西往东进攻自然在他们射程范围,但如果我们从北往南进攻呢?”
张元说道。
“哦?”
李元昊稍稍思量,顿时大喜道:“还是军师有才智,如今新败,士气低落,待休整一日,便从北城进攻。”
“那为什么我们不进攻那山,把山上的大炮打下来?”
有人问道。
张元耐心解释道:“山势陡峭,我们逆行攻山,人家在山上往下放炮,我们会吃大亏,因而只需要从北往南攻,他们的火炮就无用武之地。”
古代兰州城并非在黄河边,而是在距离黄河大概十多里的皋兰山脚下,生活饮用水靠阿干河,也就是后世兰州的雷坛河。
所以如果由北往南进攻的话,兰州并没有黄河天险,北面就是一望无际的平原区,非常好打。
西夏军从西面进攻,处于南面的皋兰山火炮就不需要越过兰州城,直接从西北面的旷野上飞过去,打到他们阵地。
可若是从北往南打,那么炮弹就要越过兰州城的上空,不仅可能会误伤到兰州城,而且距离更远。
从兰州到皋兰山数里,兰州城南北数里,再加上西夏军必然是在数里外开跑。
林林总总加起来,怕是得有二十多里路。
宋军的火炮再厉害,总不能射出二十多里地吧。
因而从北往南进攻,确实更好打。
众人算是听明白了,当下李元昊就确定先休整一下,后天就对兰州发动总攻。
而就在西夏军分析情况的时候,宋军这边也在分析。
兰州城内,王士允和安子罗商议对策。
“援军何时才能到?”
安子罗焦虑问道。
“兰州到军寨得有二百余里,不过沿途都有我们的烽火台,我们早就点燃了烽火,想来最迟后日就能到。”
王士允回答道。
历史上神宗时期,慢慢吞并青塘政权,在边境修筑大量堡垒。
但此时还没有,最近的也只有古渭寨,离兰州三百余里。
不过范仲淹采取了赵骏的建议,在边境大量修筑烽火台,迅速传递消息。
这玩意儿可比骑马传信快得多,几乎这边战事刚刚开打,王士允就让人点燃了烽火台。
塞北地形开阔,多丘陵山地,烽火台建在丘陵之上,只要不下雨,青烟能在二三十里外都能看见。
所以几乎一个时辰左右,靠着烽火台传信,古渭寨那边就已经得知了消息,古渭寨部都监将第一时间率领人马来援。
“就怕明日西贼就来袭啊。”
安子罗叹息道。
最近的援军就是宋军了,不过古渭寨那边人手也不多,就三个军,大概七千多人,其中还有一个军在兰州由王士允掌控。
而唃厮啰那边又在数百里外的青塘,更不可能第一时间来援,现在他们就是几千人困守孤城了。
王士允安慰道:“不用担心,西贼今日惨败,军心涣散,李元昊应该不会急于进攻。现在唯一要担心的,就是他们从北城袭击,这样就危险了。”
“为何?”
安子罗不解。
“今日我在山上看过了,离北城太远,若西贼还有大炮,我们的炮布置在山上打不到,且容易误伤城里,若是布置在城墙上,同样打不到他们。”
王士允解释了一句道:“他们的大炮能射出十余里,我们的炮只能打三四里,除非像今天这样,他们继续从西城进攻。”
安子罗忙道:“今日我们缴获了他们九门大炮,还有很多炮弹。”
“先安置在城上,我再想想办法吧。”
王士允陷入沉思。
夜幕降临,很快就是一日过去。
到了第二天傍晚,兰州城东面的官道上,尘土飞扬。
“快快快!”
数千匹战马疾驰,为首者是个精壮的大胡子,此人便是古渭寨部都监孙光义。
远处兰州城上的守军见到是宋军旗帜,没有第一时间开门。
直到王士允在城头见到了孙光义,才马上下令开城,一大队士兵们涌了进来。
“孙将军。”
王士允和安子罗迎了上去。
孙光义笑道:“没来晚吧。”
“来得正好。”
王士允笑了笑,随后不解道:“将军,伱来得这么快,大炮也带了吗?”
他是昨天中午发的消息,到今天下午,过去了大概十五个时辰,也就是差不多三十个小时。
三百里的路程,如果昼夜不停地赶路,骑兵一晚上赶来倒是很正常,如曹操派虎豹骑追刘备,一昼夜三百余里。
问题在于小钢炮得带上啊。
这样的话速度就慢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