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九章 它比金银更值钱!(3 / 4)

只基本上都已经清空,两天前就已经全部卸货,如今空荡荡的码头,就是为了迎接船队的到来。

“听说了吗?这次去海外的船队又回来了。”

“在哪呢?”

“东城外的码头呢。”

“那得去看看。”

“号外号外,船队又回来了,这次不知道带了多少黄金。”

“这么快就又回来了吗?听说上次去了四年多,这次也就不到两年就回来了?”

“走,快去码头啊,见识一下有什么新玩意儿没有!”

“汪汪汪!”

大通门附近这个时候已经是水泄不通,看热闹的人络绎不绝,连狗都蜂拥而至,其中甚至还有几条上次船队带回来的二哈。

当赵骏的马车艰难穿过人群,抵达码头之时,码头外围已经被皇城司士兵隔开,大量码头工人正在卸货。

此次出海的领队依旧是陈海忠,相比于上次,他显得老练许多,正在码头从容镇定指挥。

赵骏下了马车,走到码头上,陈海忠以及其余随船官员还有负责押运货物、组织现场秩序的诸多官员都连忙走了过来,向他拱手行礼。

“见过知院。”

人群当中为首的是如今升为开封知府的包拯,旁边就是陈海忠。

“免礼!”

赵骏挥挥手,随后看向陈海忠道:“陈通判,辛苦了。”

陈海忠又升官了,升为市舶总监通判。

原来大宋只有二十多个港口,分别由广州市舶司、杭州市舶司、明州市舶司、泉州市舶司、密州市舶司五个市舶司管辖。

但随着大宋海运日益发达,开放的港口日益增多。

如河北为了与辽国贸易,就有后世天津一带的泥沽港口,滨州黄河下游方便与高丽贸易,设置了招安县永丰港口等等。

港口增多之后,光靠这几个市舶司肯定是不行,机构必须升级,直属于政制院管理。

所以在庆历五年,赵骏把目前大宋开放的三十多个港口从地方脱离,又重新合并出六个市舶司。

分别为河北、山东、淮南、浙江、福建、广东市舶司,品级从原来的从六品提高到正五品,由中央市舶总监直管。

中央市舶总监属于二级机构,知监为正三品,又设左右从四品副知监以及三名正五品通判。

本质上来说,这些港口都是海关,因此像后世一样,将这些贸易海关从地方上脱离出去,设立海关总署也是必然的事情。

而陈海忠上一次出海就自从八品监市舶使臣提到了从五品越州知州,连升六级。

出海前又提到了正五品市舶总监通判。

此次如果顺利完成任务,带回来赵骏要的东西的话,那么功劳又是不小,怕是又要连升几级,至少得正四品,甚至正三品也说不好。

短短七八年时间,一路由从八品这么往上升,连升十多级,坐火箭都不为过了。

不过陈海忠相比于上次,又仿佛憔悴了许多,一路奔波,脸上充满了疲倦,向赵骏拱手说道:“为朝廷效力,下官甘愿死而后已。”

赵骏动容道:“通判真乃大宋栋梁之才也,正因为有通判,国家才能昌盛。”

“知院谬赞,下官不过是做了分内之事!”

陈海忠说着,又扭过头指着船队道:“幸不辱命,下官抵达了舆图上所指的南美洲,带回来了知院要的东西。”

“快带我去看看。”

赵骏忙道。

陈海忠便带着他们下了码头,登上了一艘船。

船上密密麻麻摆满了货物。

有一箩一箩筐的金银,有成箱成箱的珠宝,甚至还有大量的奇特珍宝,比如钻石、红宝石、蓝宝石。

每看到那箱子里的东西,都让跟着的码头官员们阵阵惊呼。

就连包拯都忍不住说道:“这海外竟是如此富裕,金银珠宝都是一船一船的运,若是每年多走几趟,我大宋何愁不富拥四海?”

然而赵骏却丝毫没有在意船上的这些宝贝,他的目光直直地看向甲板上用木箱种起来的大树。

木箱很大,占地怕是得有三四平方米,运河商船本来就不比海船,宽不过三四米,长不过十米,甲板大部分地区都被这些树给占据,一眼看过去,仿佛运河上飘了一座森林。

而这些树被种在这些木箱当中,大部分都是树苗。但还有一些成年的树木,树上用刀切割出了一条条口子,滴出乳白色液体,下面用绳子绑了一些碗接住。

陈海忠叹道:“本来这次顺风顺水,应该最多一年就能来回。可没想到路上大部分时间,都被这些树给耽误了。”

“是水吧。”

赵骏立即想明白了原因。

“是啊。”

陈海忠说道:“即便我们准备了大量淡水,可那么多人要用,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