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九章 不讲武德,一团乱麻(2 / 3)

者铁质火炮,不仅射速最多不超过两发每分钟,射程也只有三公里左右。

别看这个时代没有气候,可军队物资都会准备鱼油和动物油,再加上城中建筑物多为木制,一把火点燃,顷刻间就会化为火海。

耶律宗真眯起眼睛道:“继续再探。”

这倒在他预料当中。

宋人发现情况不对劲,肯定会派出大量斥候来侦察情况。

城里的守军必然开火,将宋军的斥候驱赶走。

且耶律宗真在外围也布置大量骑兵,带着手榴弹,宋军斥候最多放几枪骚扰。

等范仲淹那个慢吞吞的性子醒悟过来,再整顿好兵马大举进攻,估计天都黑了,他们的人马早就撤离出析津。

所以他丝毫没有担心。

远处旷野上无数辽军依旧在向北徐徐移动,他们的移动速度不能算快,但也不算慢。

因为多日围城,析津的粮草数量已经不多,因此辽军基本上不用带太多辎重,除了拆卸了部分火炮以外,很多人都是只单刀匹马。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接近巳时末刻,此刻辽军已经撤走了约一半多人。

辽国析津府此刻聚集了四十多万辽军,二十多万宋军,却自然不是堆积在一起,而是分散在周边各地城池。

但析津城却有着双方兵马最多的数量。

宋军约有十万。

辽人约有十六万,再加上玉河与宛平的辽军,约二十余万人马。

那么多人马撤退自然没那么简单。

从辰时三刻到巳时末,过去了一半时辰,依旧有源源不断地辽人正有秩序地撤退。

并且在沿途后方的路上,辽军还在布置炮兵阵地。

一旦宋军追击,则立即进行大炮阻杀。

便在宋军看似死一般的沉寂当中,随着宋军主营忽然发出一声嘹亮的号角声音。

距离析津北城十多公里,南城五六公里外的各处宋军营垒,仿佛从这死寂般苏醒,所有的营门全部敞开,然后大队宋军骑兵奔涌而出。

“宋军,宋军出来了。”

“快上报。”

“准备发射火炮。”

析津城上,以及周围正观察宋军的辽人斥候见到这一幕,顿时一阵慌乱。

谁也没有想到宋军会在这个时候大举出动。

难道他们都不事先整顿好兵马,在阵前列阵再向前行进的吗?

然而此时不仅辽军有些慌乱,宋军也有点懵。

因为范仲淹只是布置了战略任务,没有布置作战任务。

要知道这个时候距离辽军正式出城才过去一个半时辰,也就是三个小时。

从宋军斥候发现辽人离开城池,至少还得观察半个小时以上,确定这些人不是运送粮草的部队,而是真正撤离部队。

斥候再把他们总结判断出来的结果报告到范仲淹那,从析津北城门跑到营寨也得半个小时。

范仲淹再开会,然后各营主将分散跑回自己营地,最后再集结兵马出营。

整个过程看似用了三个小时,但基本上都没有任何浪费时间的地方,从侦察到判断再到分析最后做出决定,已经十分迅速。

若是范仲淹再布置作战任务的话,他必须再派出斥候侦察,继续侦察辽人部队现在的分布情况,然后再安排各部人马打哪些位置,前往哪些方向。

这个过程必然会用很多时间,至少下午之前宋军肯定没办法出兵,战机稍纵即逝,很有可能因为这次耽误而造成辽人撤退成功,并且在后方已经布置下天罗地网等着宋军去。

所以范仲淹干脆就不布置作战任务,直接让各营将士出兵,他只要一个立即出动,把辽军现在正在撤退的部队切割、分散、打乱的一个结果。

宋军出营之后,就有些不知所措。

该往哪走?

此刻张亢骑在马背上。

虽然是文官,却一身腱子肉,面容颇为凶悍,眼睛四处搜寻,目光在析津城看了一眼,随后望向东方。

身边副将问道:“相公,我们往哪里去?”

“还用我说吗?”

张亢用手一指,指向东方道:“绕开析津,从侧翼袭击撤退的辽军。”

“是!”

副将应下,随后大手一挥道:“走!”

接着张亢率领的八千精锐士卒,便一马当先,浩浩荡荡地往东面旷野平原上奔腾而去。

距离张亢营寨较近的一些宋军将领见状,也是有样学样,干脆就领兵往东。

而更远的地方,还有大量宋军将领正拿着望远镜四处观望。

要知道析津城周长为三十六里,北宋一里为530米,这就意味着东西南北平均长宽在48公里左右。

宋军的营垒也并非连在一起,而是各自以军为单位,每营约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