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二章 建立现代化国家体系(2 / 3)

况下,辽宋之间的这场战役也最终落下了帷幕,并且也最终确定了如今东亚地区的地位格局。

大宋自以前的万年老二,一跃成为东亚霸主,一时间八方震动,朝贡者络绎不绝。

至于西夏。

那大抵就只能随缘了。

因为大宋并未搭理西夏使者,态度不置可否,也没有与他们签订和平条约。

显然过两年把西夏灭了,收回河西走廊也是迟早的事情。

五月十四日,最近天气愈发炎热,温度不断升高,又恰逢汴梁商业最繁荣的时候,城内暑气蔓延。

唯有政制院清凉舒适,院外大树参天,绿茵遮蔽,清风徐来。

屋子里摆了不少冰块,硝石制冰作为最古老的制冰技术之一,皇室自然每年会在夏季来临之前制作大量冰块存储,现在正是需要的时候。

“这段时间汴梁还真是热闹,辽国使者、西夏使者、高丽使者、大理使者、越朝使者、回鹘使者还有稀客,就连日本使臣和远在西域的黑汗使臣也来了。”

晏殊一边审阅着今天的劄子公文,一边随口说道:“这些人络绎不绝啊,朝廷接待都费劲。现在全推给了外交部,王嗣文今天早上还向我吐苦水来着。”

“那是,老美一战前还只是个二流国家呢,一战后就发了大财,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大国。二战后更是成为世界两极之一,等毛熊解体,风头一时无二,真就是天下无敌。”

赵骏笑道:“咱们现在的情况基本上就跟毛熊解体后的老美差不多了,天下无敌,八方来朝,成为了东亚的老大哥。”

“不得不说,这种感觉,还挺不错。”

众人互相对视,都哈哈大笑起来。

“对了汉龙,汴梁大学那边说学生太少,希望今年能扩招一些,你怎么看。”

开过玩笑之后,贾昌朝问赵骏。

他以前做过教育部尚书,现在也分管教育。

“嗯,以前汴梁大学虽然成立,但主要的方向还是为科学院培养人才,并不对外招生,只招收对科研感兴趣的进士以及极度优秀的高中学生。”

赵骏说道:“现在我们已经慢慢补齐了从小学到高中的大部分基础理科知识,高等数学、高等物理和高等化学也在稳步推进,是时候正式扩招,培养更多的科研人才。”

说着他沉思了起来,片刻后说道:“这样,由汴梁大学开始,让他们那边组织一下人员,带上人马和设备,在各路先建立起分支大学,大宋每一路至少得有一所大学,等学校建立好,便统招高考吧,让教育部那边组织一下。”

“是。”

贾昌朝点点头。

“很多国家要求在汴梁建立使臣馆,汉龙你怎么看?”

这边蔡齐问道。

“让他们建呗,也就是现在不能建联合国,以后还得找机会吞并他们呢。”

“那行。”

“汉龙,这是目前统计的全国工业情况,基本上每一路已经至少有三个钢铁厂,水泥厂和砖厂十个以上。”

分管工业的宋绶也说道。

“还不够,大建设还得继续啊。”

“步子是不是迈得太大了,咱们现在的收入虽然稳步提升,但要投入的建设财政也非常多,朝廷会很吃力。”

“不用怕花钱,钱这种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就得狠狠地花。”

赵骏想了想道:“周边这些小国我看还是太原始了点,让外交部和大理那边交涉一下,把从四川到云南的陆路修缮一下,把水路也浚疏一下,多卖点东西过去。”

“他们怕是不会答应。”

“可由不得他们答不答应,对了,四川和云南交界处那些番部落虽然名义上属于我大宋,但向来都是不服从朝廷管教,让成都那边派军队前去,接管城池,正式设立官府吧。”

“这。”

大家听到这句话,都愣了一下。

倒不是说担心会打仗,而是这样有点吃力不讨好。

古代王朝为什么只在意汉地十三州?

因为这些地方属于优质资产,物产丰富,土地富饶,适合农耕文明发展。

其它地方,像青藏高原、两广岭南、蒙古草原、东北三省、西南云贵等地方,在古代都是自然条件非常恶劣的地区。

所以诸葛亮虽然南下收服云南少数民族,但却并没有大力开发,而是建立庲降都督府,属于半羁縻统治。

现在大宋收回燕云之后,汉人固有的优质资产全都收回来。其它地方,就属于劣质资产,会不会增加朝廷的负担?

“先建立起官府,慢慢统治吧。”

赵骏笑道:“别管这些地方民族服不服,先宣示主权,再慢慢治理。主要也是云南那边产金银啊,大宋现在缺的不是物质,是钱。”

“知院不是打算做纸币吗?现在怎么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