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七章 发兵日本,问责天皇(2 / 3)

就已经能够大大缩减科学进程。

“嗯,这一点我赞同汉龙,反正这些人闲着也是闲着,还不如出去走一走。”

赵骏强调道:“就算是当地贫瘠,没有产业可以发展,也应该积极发展农业,缓解最基本的温饱,让老百姓有饭吃,有衣服穿。”

另外就是县里的工作今天上午送过来下午必须完成,下午的工作第二天中午之前完成,可以说是逼着官员从懒惰到勤政。

“应该确立目标责任制度了。”

晏殊觉得没什么问题。

众人也觉得不错,纷纷点头。

“我觉得刚好也可以作为一项政绩,谁发现的问题多,谁为百姓解决的困难多,谁就能优先递补。”

虽说赵骏知道未来的走向肯定是无线电报乃至于手机通讯方向,奈何他并非通讯工程专业,实在是无奈。

当年开封府知府一度成为虚职,往往朝廷要提拔重用哪位官员,就会事先安排成为开封知府,虚位等待。

“好。”

大家也就没什么反对意见。

赵骏笑道:“如果确定完善了目标责任制,我希望这能成为一种风气,政制院应该带头签署,从上到下,形成良好的规范,让官员们更积极主动参与,我希望诸位也去想想,到时候大家今年应该完成哪些任务,明年又该解决哪些难题之类,甚至最好连官家都参与其中,这也能够体现出一视同仁,也表面大家的决心。”

他又说道:“另外就是这种目标责任制以后应该广泛推广,不仅仅是朝廷、官府,还有国企、私企,比如施工单位,要确保项目工程的安全、快速、质量,一旦有任何问题,就必须追究责任。”

“还有就是”

正准备继续长篇大论,在这个方向做出要求的时候,会议室忽然出现了轻轻的敲门声音。

政制院早上的常例会议一般是不允许打扰的,除非有紧急事情。

赵骏就停下发言,作为会议主持人他扭过头看向门口,大声说道:“进来。”

“知院,紧急公文,从日本传来。”

门外的值班官员小心翼翼地进来,把公文递交到了赵骏手中,然后又倒退着走出去,把门关上。

赵骏接过公文,打开看了起来。

众人就看着他,静静地等待着赵骏告知大家公文内容。

没想到赵骏看了很久,足足有七八分钟的时间。

就在大家等得不耐烦,有人想要开口询问的时候,他忽然笑了起来,摇摇头道:“这个陆朝还真是个人才。”

“汉龙,出什么事了?”

晏殊问道。

赵骏笑道:“倭人想要收回佐渡金矿,宁海军就跟倭人打起来了,一战消灭了倭人二十多艘船只,淹死了数百只倭人。”

“开战了吗?”

众人皱起眉头,范仲淹问道:“会不会引起我们与日本的全面战争?”

“唔”

赵骏沉吟片刻,说道:“我个人认为应该不会,日本没那么大的胆子与我们开战,这一次教训应该会让他们认清楚我们与他们之间的差距。”

“听说倭岛那边的士兵连武器甲胄都没有,很多人用木棍做武器,这样说起来,他们与我们的差距确实大。”

“就怕他们不识时务,以为可以挑衅我们,到时候聚集大军搞事就不好。”

“确实有这方面的担忧,如今正是纸币改革在即,就怕他们扰乱我们的贸易,阻断金银流入到我们大宋来。”

“是啊,虽然不是发小额纸币,而是几贯钱的中额纸币,却也需要大量的金银作为锚定物,只有能够换到金银,纸币才值钱,一旦缺了金银,这纸币就不好发行了。”

众人议论纷纷。

去年赵骏就确定了小额交易用铜钱和价值一贯钱的银元,中额交易则用面值为2,5,10贯的纸钞,以缓解现在中额交易不便的问题。

这些年来对于纸币朝廷都是比较谨慎的态度,包括交子到现在也只能用于大额交易。虽然大量外国铜矿流入,暂时解决缺钱荒,但铜币交易起来,总归是不便。

所以发行银元和纸币就是势在必行的事情。

而要想发行银元和纸币,足够的锚定物就是基础。因此石见银矿和佐渡金矿可以说是整个大宋高层的利益,这一点是大家的共识。

听到众人的担忧,赵骏笑道:“这倒是不怕,石见银矿和佐渡金矿都不是在日本内陆,而是在海边,只要我们保持足够的驻军,保证自己的利益还是没问题。”

他说着想到小日子那猖獗的劲,就又补偿了一句道:“当然,也不能说绝对,这样,再派镇海军去一趟,两支舰队不敢说能上岸消灭整个日本,但杀到他们平安京活捉他们的天皇应该没什么大问题。”

宋日全面战争肯定打不起来,所谓的全面战争就是大军压境,消灭整个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