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南酸枣树心不甘苦棟子树喜洋洋(1 / 2)

清明刚过。

江南。

一座秀丽山冈上,罗云秀才正悠闲地打着伞,享受着午后的宁静。

罗岩戴着小斗笠,嘴里叼着一根狗尾巴草。

这两天,哥俩忙着清明扫墓,祭奠先祖。

罗云从小被罗员外带大,所以这祭奠先祖是分内之事!

忙完这些个事后,哥俩稍作休息,踏上了江南的游历之路。

去感受大自然的气息。

走在蜿蜒的小径上,欣赏着周围的山峦叠翠,听着鸟儿的欢快歌声,感受着山风吹过面颊的清凉,一时间,心中的烦恼似乎都消散了许多。

阳光逐渐变得炙热起来,汗水浸湿了罗隐的衣襟。

他们都感到口渴难耐,喉咙里仿佛有一团火在燃烧。

尽管他咬牙坚持,脚步却渐渐变得沉重起来。

虽然很想喝水。

这个罗云可变不来,再说现在也不是合适的时机。

就在俩人几乎要放弃的时候,他们眼前出现了一位白发苍苍、童颜鹤发的老公公。

这位老公公背着一个沉甸甸的背篓,正在专心致志地采集着药材。

看到这一幕,罗云忍不住上前询问道:“老公公,请问这附近是否有泉水可以解渴?”

老公公抬起头,看到罗云和罗岩满头大汗的样子,便微笑着说道:

“这里山高林密,泉水稀缺。要想找到水源,可得费一番功夫。”

听到这里,罗云不禁感到一阵失望。

然而,老公公话锋一转,又说道:

“不过,我这背篓里有一些野果,酸甜可口,可以生津止渴。你们若不嫌弃,就尝尝吧。”

说着,老公公便从背篓里抓出一把酸枣果,递给了罗隐。

罗云接过果子,仔细端详着。

这些果子呈长圆形,颜色淡黄,看起来并不起眼。

当他咬下一口时,顿时感到一股酸甜之味在口中弥漫开来。

那清甜的味道犹如一股甘泉涌入心扉,瞬间消除了他口中的干渴。

这时罗岩也吃了几个。

那酸爽的感觉真令他回味无穷。

吃完酸枣果后,罗云罗岩都感到精神焕发,对老公公感激不已。

双双拱手道谢后,继续踏上了赶路的征程。

一边走着,罗云一边回味着那酸枣果的美味。

他觉得这种果子不仅解渴效果好,而且还能开胃生津,实在是一种难得的佳品。

于是,他心中涌起了一股冲动,想要为这种果子赋诗一首,以表达它的美味和神奇功效。

就在他沉浸在思绪中时,他却走错了路。

误以为路边那株树上结的果子就是老公公送给他的酸枣果。

于是,他走到那株树下,抚摸着树干感慨道:

“长得快,结果多,

叶子落了果不落。”

罗云的话音刚落,他才发现自己弄错了。

原来,他吃的酸枣果和这株树上的果子并非同一种。

这时罗岩也发现罗云弄错了,挤眉弄眼的对罗云说:

“哥,这下尴尬了吧”

罗云确实感到有些尴尬,但事已至此,也无法挽回自己的错误。

就在这时,那株树仿佛听懂了罗隐的话一般,开始迅速生长起来。

它的枝叶变得更加茂盛,结出的果子也越来越多。

到了冬天,当其他树木的叶子都落光时,这株树上的果子还依然挂在枝头,仿佛是在向罗隐展示它的生命力。

后来人们才知道,这株苦楝树因为得到了罗云的夸赞,它变得越发茁壮,成为了江南一带的著名景观。

另一边的酸枣树却感到十分委屈。

明明是自己结出的果子救了罗云的性命,却没有得到半句好话。

它感到有功无封,心中不甘。

于是,在江南一带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酸枣树死不甘(干)心,苦楝不死也甘(干)心。”

意思是说,酸枣树死了也不甘(干)心啊!那苦棟树呢,美滋滋的,没死也甘(干)心!

作者在想,这正应了后世有一位名人说的话:

“有的人死了却还活着,而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嘿嘿,其中的道理读者自己去明量!

这个故事在江南一带广为流传,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在生活中,善于观察,要学会分辨是非,不要轻易被外表所迷惑。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认识世界、理解生活。

人们以这个故事为蓝本,创作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民谣和传说。

无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