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四管齐下,提升宝钞的购买力(1 / 2)

第72章四管齐下,提升宝钞的购买力

陈寒还不忘说道:“实行了摊丁入亩、官绅一体当差纳粮、火耗归公等措施,是雍正皇帝之所以在整个清朝所有皇帝当中脱颖而出的最重要原因。

他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对那读书人、士大夫阶层下刀子。

摊丁入亩,是将所有田赋杂税和征为一条来收取,取消了人头税之后,可以使少田的或者没有田的百姓,少交银,减轻了大量穷苦老百姓们的负担。

但是这还未能够真正的使天下的赋税增加,因为到了王朝中后期,天下承平日久,那些地主阶层利用读书中举之后的赋税优免权,大量的将土地挂靠在其上,然后得到赋税优免的特权,从而活得潇洒自在。

以至于那些普通百姓少田却要多交赋税。

雍正朝他们下刀子,让他们和普通百姓一起缴纳赋税,这才是真正动摇他们根本利益的存在。

官绅一体当差纳粮解放了底层百姓们,更能拓宽税收来源,以至于清朝雍正不过当了十三年的皇帝,却能够给乾隆的国库留下千万两白银的库存。

这还不仅仅是实物遗产,最大的遗产就是摊丁入亩为乾隆年人口大爆炸以及赋税源源不断奠定了强大的基础,要不怎么说乾隆是一个非常幸运的皇帝。

他所谓十全武功,要不是有他老子雍正帮他打好了基础,以他的好大喜功、动不动下江南、花钱如流水,说不定完不成。

这么一做,会迫使民间百姓自发地进行商品的交易,促进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活跃的地方,可以促进商品的交易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宝钞和食物之间形成内贸。

这不仅可以为大明王朝开拓税收来源,更可以为后辈儿孙们留下一个比较良好的底子。

凌汉甚至抽空询问:“这又是为什么?”

只是他们父子二人还有一个疑惑,回收回来那么多宝钞,应该要去干什么呢?

而且说实话实行平准库兑换黄金白银制度,朝廷也不吃亏。

但把所有赋税和丁银杂役全部合并为一条增收,免去了中间官员的贪污腐败以及押解过程当中的损耗。

摊丁入亩和官绅一体当差纳粮,保证朝廷能够大批量的从民间把宝钞给回笼到朝廷,虽然现在一贯宝钞已经贬值到只能兑换二百文钱。

实行摊丁入亩和官绅一体当差纳粮之后,朝廷的赋税收入将会大大提高,朝廷将大量赋税作为支撑,完全不用担心黄金白银不够。

在这种时候,我觉得朱元璋应该拿出他大杀功臣的铁血,把那些敢于出面阻挠利益既得者们通通都给拿下。

存量宝钞,内循环是可以消化掉的。

陈寒则是继续说道,“宝钞经过几次摊丁入亩的回拢之后,立刻建立准备金制度,中枢设立印钞局、宝钞总库;天下各布政司设立宝钞都提举司和平准库,把之前搜刮的那些黄金白银拿出来当作准备金。

实行三项制度:

如果还觉得不够的话,则在商税这块下工夫。

百姓们如果手中有宝钞,自然用宝钞上交。

总不能存在朝廷国库,那还不得白白浪费。

不管是直接由朝廷采购市面上的粮食,用于军队的军饷开支。

凌汉听得很是认真,不过听到准备金要用黄金白银的时候,忽然又问了:“小陈老师,你之前不是说过大明王朝不能够用白银和黄金作为锚定物吗?

如今为何又要让百姓们用宝钞来兑换黄金和白银,这不是任由百姓们手中持有了黄金和白银?

只要朝廷能够遏制住滥发宝钞的欲望,这些宝钞可以自我内部消化。

毕竟元朝的中统钞规定,每两银子入库价是一贯九百文,出库价是两贯。明朝宝钞贬值那么多,可以每两银子入库价四贯九百文,出库价五贯,中间倒换旧钞每贯还收三十文的工本费,这笔钱还是能赚回来。

其一,摊丁入亩;

其二,官绅一体当差纳粮;

其三,拿出大毅力搞元朝发行中统钞准备金制度,允许百姓拿宝钞兑换金银,但依旧不允许民间私下将金银互相交易,只能到官库兑换宝钞。

从这就能够看得出来,陈寒治理地方也是有一些经验的。

同时摊丁入亩既然明中后期的张居正和清朝雍正都将赋税和杂税折色成白银来征收,那明初之时完全可以折色成宝钞来征收,这也是宝钞回笼机制啊。

而如果没有,会促进百姓们将自己手中的粮食或者其他农产品在市场上进行交易,得到宝钞,然后来上交朝廷。

朝廷回收回来那么多宝钞,应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更可以在这个时候开疆拓土,只要朝廷除了倒换旧钞而增发一部分新钞,不再增收。

陈寒这里说,凌汉和蒋瓛在边上用笔记录。

洪武朝的商税是三十税一,也就是33,可以适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