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以工代赈!夏元吉立碑为信!买卖人的(1 / 3)

第92章以工代赈!夏元吉立碑为信!买卖人的春天即将到来【求首订】

“什么意思?”凌汉问。

“就是说,不直接给灾民们发粮食或者钱,而是以修路、修河道,修桥,修一些公共的建设为契机,把这些灾民们都雇佣过来当工人,每天干活,然后给他们工钱。

有了工钱之后,他们自己就可以买粮食吃,这样灾民们自食其力了,政府基础设施建设也完成了,既解决就业问题,又拉动内需。”

陈寒说的很简单,凌汉听完了之后却非常的惊讶,心里边先默默的记住。

陈寒从来就没有小瞧过古代这些读书人的记忆力,他们能够把四书五经这些东西倒背如流脑子,一定是很好的。

凌汉很容易就理解,而且记住。

这个时候陈寒又说道:“那些做生意的,既然不愿意给钱,又不愿意在这时候佘粮食给政府,那也简单,直接跟他们讲,谁这一次出钱出粮多,就在边上树立一个功德碑。

这个功德碑什么用处呢?

就是以后修好了这条路,谁出的钱多,谁的名字写在最上面。

把他的名字,跟他出的钱的金额给列上去,这就是一个活招牌啊。

以后这条路来来往往的人走路了就能够发现,就都是他们的功德啊,这不比赚点钱来得更高尚一点吗?

买卖人嘛总被人看不起,百姓们觉得他们无奸不商,赚的钱不干净,但这一次捐出来修桥、补路,还能够把名字刻在高高大大的功德碑上面,他们一定很乐意。

之后还可以找文化人,在功德碑的后边写上一些歌颂这些买卖人的事迹的文章,他们说不定就愿意给钱了。

光是伸手向人家要钱,做生意的人的钱、还有物资也不是白来的,总得给人家一点好处,村长我这么说对吗?”

凌汉听完了之后,心里面大呼,对,非常对。

要是这样一来的话,不仅给朝廷解决了粮食钱的问题,同时借着这个事情宣扬宣扬买卖人的好,给天下百姓一个好的印象。

到时候朝廷再颁布一些对买卖人放松限制的法令,大家也更能够信服。

于是凌汉的记录下来这些,大为夸赞,“小陈老师,您不愧是外面来的人,见多识广,这个方法好,好好,我马上就去跟其他村子的村长商量商量。

让他们召集村里面那些闲散的壮丁,然后跟村子里边几户做生意的商量商量,让他们出点钱,出点物资,再到山下去找个刻碑的,再找个写文章的,到时候凑在一起。

说不定这件事情既做的有面子,又不让村里面出钱。”

想到这些后,凌汉一刻也不敢多耽误,告辞了陈寒,当天就急匆匆的下了山。

他要把这好方法报给皇帝以及太子。

……

当天夜里,凌汉回到了京城。

拿出了朱元璋,特意颁发给他的可以自由在宵禁入城,甚至进皇宫的腰牌,一路顺畅的来到了朱元璋的书房,朱标也被紧急的叫到了书房。

父子二人在听完了陈寒给出的那个主意之后,登即是欣喜不已。

朱标马上拍板,把这件事情交给夏元吉跟沈立谦去办。

当天晚上,朱元璋朱标父子二人和凌汉三个人商议完具体的方案,就形成了解决的方法。

第二天朱元璋就在都察院和户部呈上来的当中批复。

然后直接是批复户部联合夏元吉、沈立谦,应天府以及户部的有司官员,一起处理这件事情。

夏元吉和沈立谦两个人拿到了方法之后,顿时惊呆了。

之前大家伙在一块议论都束手无策,户部那边主张是按照以前赈灾的流程。

可是灾情如火,现在又是寒冬腊月,刚刚过完年,一切是朝新气象去的,遇上这么一件事情。

相当于本来应该开门红,却一开门就没有开好,不吉利,所以这件事情只能是从速处理。

户部那边已经被否定掉,而周边调粮也出现问题。

最关键的是大家都知道马上开春,却发生这种事,朝廷为了给周边百姓一个交代,必须得做好,谁要是做得不好,揽下了这种活,没干好罪过可就大了。

所以大家都在退缩,而这时候陈寒给的这个方法刚好到,岂不就是雪中送炭。

夏元吉和沈立谦感觉拿到了救命的灵丹一样,按照陈寒给出的方法,是要让京城周边的这些有钱人捐粮捐钱,然后由朝廷拿着这笔钱,启动修路,修桥啊,这样的工程,召集灾民们过来干活。

到时候灾民们拿到工钱,自己去买粮食吃。

这么一来的话,受灾的灾民不再像之前那样像被施舍,而是通过自己的劳动所得,有份尊严;

买卖人的捐了钱、捐了物上了功德碑。

以后百姓们只要看到了这功德碑上面的名字,就明白,原来有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