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锦衣卫摇身一变成国税局!要的就是(1 / 3)

第105章锦衣卫摇身一变成国税局!要的就是无孔不入【求订阅】

老朱拿到了这份资料之后,当即是宣布,“咱们得成立船厂,开始建造大船。

摊丁入亩、官差一体当差纳粮立刻执行,不要找试点了。

正如陈寒所说,摊丁入亩这些就适合富裕地的执行。

把全天下的人丁税给他取消,摊入到田亩当中去。

先把夏税给收上来,然后立刻把路面给咱修起来,把纺织厂的订单给咱放下去,引导多出来的人口进工坊做工赚钱。

把沐英给调过来,让他把火枪兵训练起来。

建立起陈寒所说的补贴农业的大仓,十三个行省都给咱设立这样的大仓,把每年多余的粮食给咱收购回来,存到仓库里面去,给我把西北百姓们吃不起饭这个问题全面解决。

既然放开了手脚,买卖人让他们做买卖。

从此之后对买卖人的限制都解除,如果这次买卖人能帮助大明迈入工业革命时期,让他们的子女去上学,朕都没意见。

还有陈寒所说的培养人才这一块,立刻按照他的方法去建立更大的私塾。

所谓的儒家唯一显学,让他们放屁去吧。”

朱元璋此刻就像是一个捡到了大块大块黄金的小孩一样,他知道大明王朝将会迎来一个爆发期。

这个爆发点就是陈寒为有让陈寒能够大胆的往前走,大明王朝才有未来。

朱元璋这个时候其实看得出来非常的着急。

他不仅仅不仅仅是因为拿到了陈寒这个策略,心里面特别着急,想要在整个大明去实行。

最重要是什么?

最重要的是,他想要让自己的儿子在离世之前,能够留下足够让人百姓悼念的成绩。

朱标曾经跟他讲过很多次,即便自己真的会英年早逝,那也只不过是命中注定,千万不要有任何的其他的想法,只需要平平常常也就罢了。

所以朱元璋想要干什么,他想要让自己的儿子在离开之前能够获得一份最为体面的功绩。

即便只有一年的时间,也得让自己的儿子这一年之内,走得非常的漂漂亮亮的。

这是一个作为父亲的最后的要求。

这说起来其实是一场非常撕心裂肺的对抗。

但是在朱元璋这里,他也只能是这样去做。

幸好现在的朱标看上去好了很多,不再那样的病恹恹。

但对于朱元璋来讲,依旧不够。

特别是现在他听到陈寒这里有这么好的改革之法后,他更加想在自己的儿子还在世的时候,赶紧去做好。

即便是像摊丁入亩这种需要一些时间去检验的改革,他也希望陈寒说的是对的。

他也宁可相信陈寒,可以让大明王朝走这条路。

即便明白现在的情况和两百年之后的情况有所不同,他也依旧要去相信。

朱标看着自己父亲迫切心情,明白父亲这么做的目的,有点鼻头发酸。

虽然现在的父亲能够平常心一样的来对待自己马上要离去的这件事,但是他心里面的压力有多大,只有朱标能够明白。

君臣三个人在马车里边商量了一会儿后,蒋瓛直接驾着马车回到了京城。

当天夜里就有一个命令,直接是发给了云南的西平侯沐英。

接着朱元璋就让户部的官员清点一下当前国库黄金和白银的储备量。

他要提前允许百姓们拿着宝钞回兑金银这一条命令给下发下去。

他要让老百姓们看到更多的希望。

还要让老百姓们在这一次,听到摊丁入亩、官绅一体当差纳粮之后,在对朝廷的信心已经增加的基础上,再累加一层。

他要让老百姓们看到朝廷现在的决心,就是要给他们更多的幸福。

同时朱元璋直接半夜召见夏元吉、沈立谦、户部尚书赵勉、户部左右侍郎程补阙、以及彭之敬、工部尚书、吏部尚书、礼部尚书,礼部左右侍郎等。

在他们的面前,直接宣布允许百姓们开始拿着宝钞回兑金银这条法律。

当然前提是,不仅只是技术上面需要解决模仿元朝中统钞在各地建设的机构这件事。

更多的是要把黄金白银分配到十几个布政司。

当前召集他们,就是让他们做好准备。

夏元吉他们当然是自信满满,一定要做好事情的。

赵勉吃过了一次亏之后,这一次绝对不会再让自己成为笑话。

这段时间,他听到了太多的流言蜚语。

谁要是夸夏元吉这位年轻的官员一句话,必定要带上户部尚书赵勉这个没有任何眼光的尚书大人。

京城的风言风语让这位赵尚书现在是铆足了劲。

既然朝廷现在要改革,有关于户部任何一项改革,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