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1 / 3)

夏日往事录 持尘 1757 字 8个月前

对于决定要做的事情,陈籽南很快便能投入进去。

不过一天,她把想好的题目拿给王苹。

王苹在一脸凝重看完后,沉吟片刻,委婉地提道:“我觉得,咱们可以挑个正向积极的来讲。”

这次演讲有一个宏大的主题:成长。

陈籽南写的题目是:失败是成功之母,遗憾才是青春常态。

和她本人平时正向阳光的调子不怎么搭。

陈籽南没多做解释,只说:“老师,我今天把稿子写完拿给您看吧。”

王苹抬头看她一眼。从女孩的神情中看到了坚持。她松了口:“好,那你写好拿过来吧。”

后来办公室闲聊的时候,王苹提到陈籽南选的题目,认为不够积极,另一位老师却说道:“不会不积极呀,题材选好了是容易出彩的,也较能升华主题,看似在写遗憾,实际上是在写成长,就要看怎么写了。你这位学生挺会选题目的。”

陈籽南特地去了图书馆,还在袁意眉办公室泡了一节课上网找资料,终于赶在晚自修放学之前完成,交给王苹。

王苹看完后,认为她的素材登不上台面,建议换别的来写。

陈籽南没有坚持,按照王苹要求改了稿子。

周五很快到了,陈籽南准备充足坐上校车,和其他选手一起前往参赛地点。

比赛地点安排在市区文化中心大楼三楼,一个可容纳三百余人的会场。市里领导来了不少,还有电视台的记者,评委老师都是从高校聘请的教授。

参赛选手来自包括暨川中学在内的,本市以及下面所属乡镇达二十余所中学各年级挑选出来的英语尖子生。

规模不容小觑。

老师领他们到会场旁边的休息室准备。落座后,陈籽南看了看周围,大家都拿出了稿子背诵,没有人说话,气氛紧张沉静。

陈籽南也取出了演讲稿,低头默读,却是一个字都没看进去。

这些内容和她的经历无关,即便它完美的毫无破绽,都没让陈籽南产生共鸣,更难注入感情。

陈籽南听过很多国外的演讲,无论是领袖选举发言还是各阶层精英演讲,无一不是陈情激昂,慷慨有力,感染强烈。她对演讲的理解亦如是。

一篇好文,一首好歌和一次成功的演讲,不在于内容的花里胡哨和刻意的炫技,也许能获得短期内的吸睛,但能让作品沉淀的永远是共情。

这需要创作者或演讲者对作品的内容投入更多的感情,不只是泛泛而谈。人无法对没有经历过的事情共情,越是年轻的演讲者,越需要通过经历事情的创作润色,以或幽默或诙谐或发自肺腑的感情输出给听众。

所有的创作都是一样的。无法使人共情的作品,不能称为不是好作品,但一定不会给人留下太过深刻的印象。

而眼前演讲稿的内容,这些话这些语言和句子,在网上一搜一大堆,所谓的金句也不过是前人的经历和感悟,改一改就变成自己的了,整个故事没有任何出彩的地方,也没有让她觉得这是在讲他们这些普普通通的中学生的成长故事。

如果只是为了做的和别人一样,那她来这一趟似乎变得没有什么意义可言。

陈籽南知道自己不是非在这次比赛中获得一个结果不可,这里所有的人都很优秀,她不是最优秀的,但是既然来了就不能留下遗憾。

就像苏楠说的,我们不是为了证明给别人看我们可以,而是向自己证明,要突破的始终是自己。

也许以后都不会有这样的机会了,站在这样一个舞台上,无关是否拿奖,只和自己有关,只和自己的青春有关。

陈籽南想起那日暮色下,她低头看着苏楠的眼睛,还记得他眼里闪耀着的坚毅的光芒。

那时候她没问他的遗憾是什么,后来再回忆这一幕,她从他眼里看到了那一刻他藏在心里的话——

我的遗憾木已成舟,你却还能挽回。

陈籽南攥紧了手里的演讲稿,眼神坚定。

十分钟后抽签,陈籽南抽到了六号。

比赛在上午九点半准时开始,赛况采用直播形式,几所学校联合组织高一高二师生在各自班级观看。

一班这节数学课,数学老师上了半节课,讲完了昨天的数学作业才打开了电脑放投屏。

“下面有请六号选手。”主持人的声音传来,苏楠抬起头,看到视频里穿着校服的女生落落大方走上台,站在舞台中央把前一个个子稍矮一点的演讲同学用过的话筒调整好,接着走到旁边,对着台下鞠了一躬,走回去站在话筒前面,双腿笔直,婷婷袅袅,开口就是流利简洁的英语开场白。

“尊敬的领导,评委老师和现场的同学们,大家好。”

微笑环视了一圈台下,陈籽南梨涡轻浅,继续说道:“我原本是准备了演讲稿来的,上面写了很多国内外名人伟人成长的故事,激励人心的,热泪盈眶的,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