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2 章(2 / 6)

“不止是如意,其他妹妹也一样,既然规定了十五岁是女子的适婚年纪,那么最少也得让剩下的妹妹们待到十五岁才出嫁吧?”李来仪总觉得女子太早出嫁没有什么好处,偏偏她阿娘也好,其他的姊妹也罢,大多数都是早早出嫁了。

“都说女儿家最快乐最无忧无虑的日子就是当姑娘家的时候了。”

“这话你听谁说的?”李世民问。

“想不起来了。”李来仪哪里知道是谁说的?反正她是觉得很有道理。

“来仪这话说得未尝没有道理。”长孙无忌心想,当年要不是没办法的话,他也不希望自己的妹妹观音婢那么早出嫁。

他道,“要是有好人选的话,给如意她们定下来,婚期定在她们十五岁以后也未尝不可。”

李世民道:“就你们当阿姊的疼妹妹,当舅舅的疼外甥女,我一个当耶耶的不疼女儿呗。”

李来仪又笑了,她上前伸手挽住李世民的手道:“我们哪有这个意思啊耶耶?你别多想,谁不知道你最疼孩子?要不

然你也不会那么关心弟弟妹妹们的婚事对吧?”

我知道,耶耶你是不是因为阿娘早早嫁给你了,你们经历过一段互相扶持,一块长大的时光,所以觉得小夫妻越早在一起,越容易培养感情??[(”

李来仪尝试摸清楚李世民的想法,“耶耶你和阿娘确实是一个成功的例子,但是现在情况不一样了呀。”

那时候李世民和文德皇后刚成亲没多久母亲太穆皇后就去世了,紧接着对文德皇后和长孙无忌如慈父般的舅父高士廉又因为受到好友兵部侍郎斛思政逃亡辽东一事连累而被贬外放。

可以说在他们大婚之后,两人都经历过一段艰难的时期,而李世民和文德皇后也是因为在这个时候互相安慰,互相扶持,小两口的感情才得以急速升温。

至于李世民为什么在称帝后仍然爱重文德皇后?与她恩爱如初?有一部分原因肯定是因为当年他在外浴血奋战的时候,多亏了文德皇后替他孝顺唐高祖,时常出入宫中和唐高祖的嫔妃们交好,尽可能的为李世民弥补他和唐高祖之间的嫌隙,才得以帮当时的秦王以及秦王府赢得宝贵的绝地反击的备战时间。

可以说李世民能够成功,也有文德皇后这位贤内助的功劳,但是文德皇后之所以能够成为李世民的贤内助不是不需要付出代价的,在李世民为秦王府的前程殚精竭力的时候,文德皇后耗费了许多的心力,要不然她也不至于早早就芳年早逝。

但是李世民和文德皇后的例子是不可复制的,至少他们的孩子是不可能复制的,所以李来仪觉得想让孩子跟他们的另外一半培养感情,倒也不必只逮着这么一个办法,婚前培养感情也不错啊。

李世民细细听来,也觉得李来仪说得有道理:“那如意她们的婚事就暂时先缓缓?”

“先缓缓吧。”李来仪点头道,“耶耶你自己也说了,皇帝的女儿不愁嫁,既然如此,那么怕什么呀?”

“咱们大唐人才济济,还怕给妹妹们选不到合适的驸马人选吗?”

“好。”李世民点点头,旋即又叮嘱李来仪,“今天的事情我们这里说这里散,杜荷那边的事情你就不必再管了,耶耶会再派人去查清楚的。”

李世民不是不知道城阳公主对李来仪这位“妹妹”有偏见,他想,要是让她知道她和杜荷的婚事受阻是因为李来仪的话,说不定更加影响她们姊妹俩的感情。

李来仪也好,城阳公主也罢,她们都是文德皇后生的,李世民自然希望她们姊妹和睦了。

小姑娘也听懂了李世民的意思,她也没有跟他犟,事实上对城阳公主这个妹妹吧,她也确实是不知道该拿她怎么办。

城阳公主并不知道自家耶耶在为她的婚事发愁,而她阿姊也在她这个人发愁,时间转眼就到了他们该出发前往昭陵的日子。

按理来说祭拜发妻/生母是家事,但是因为文德皇后不仅仅是李世民的妻子、李来仪等人的阿娘,同样也是大唐的国母,所以前往昭陵祭拜文德皇后不仅仅只有李来仪他们一大家子,还有不少

的文武百官。

对此,城阳公主并不觉得意外?_[(,因为他们也不是第一次前往昭陵祭拜文德皇后了,但是让城阳公主感到意外的事这次随行前往昭陵的人员当中,竟然出现了杜荷(房遗爱等人)。

要说长孙湛他们出现在这里很正常,哪怕他们没有入朝为官,但是他们是文德皇后的侄子,一同前往祭拜姨母也不是一件奇怪的事情。

但是杜荷既不是文德皇后的侄子或者外甥,身上又没有官职,他这个时候出现在这里,如何不让城阳公主觉得意外?

但是很快的,城阳公主就想到了李世民之前跟她提起过杜荷,欲要为他们赐婚一事,她想,难不成她耶耶想要趁这个时候让她跟杜荷接触一下?

不怪城阳公主这么想,因为出发前往昭陵的时候,李世民就找她谈话了,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