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3 章(2 / 6)

来的时候长乐公主和魏王妃这对姑嫂还有些一头雾水呢,给李世民行礼后朝李来仪投去询问的目光。

李世民也不兜圈子了,直接问道:“自从稚奴和王姝的婚事取消之后,你们在宫外有没有听到关于来仪的不利传闻?”

“关于阿姊的不利传闻?”长乐公主愣了一下,“稚奴和王姝的婚事取消跟阿姊有什么关系?为什么会有她的不利传闻?”

不是应该有王姝的不利传闻吗?

再不济那也应该有晋王的不利传闻才对啊。

魏王妃也觉得奇怪,不过她比长乐公主要干脆一些,直接就摇头回答了李世民:“没有,关于王姝的不利传闻倒是听过一些。”

但是关于李来仪和晋王的,真的是一点都没有听到过。

事实上依照魏王妃和长乐公主两人跟李来仪的关系,她们要是听说了的话肯定不可能不跟李来仪提,也肯定不可能不帮她处理的。

李世民就是因为知道这个原因,所以才只派人请了魏王妃和长乐公主两人过来,听到她们这么说,李世民

算不上多意外。

因为很多事情要不是有人戳破的话,那么当事人和当事人身边最亲近的人基本上都是最后才知道的。

到底怎么回事?耶耶△_[(,阿姊你们倒是说呀。”长乐公主觉得真的是急死个人了,“好端端的,为什么会有阿姊的不利传闻?”

李来仪用简单的三言两语就把事情跟她们姑嫂两人说了,长乐公主一听,立马就炸了:“姑奶奶这是想做什么?稚奴和王姝的婚事被取消跟阿姊有什么关系?还说是长辈呢,有她这么当长辈的吗?”

哪有当长辈的主动往自己晚辈身上泼脏水?

“父皇,我们如今在外面,想要帮阿姊澄清都不容易,倒不如麻烦房相他们,让他们给家中女眷修书一封,托她们帮阿姊对外解释一下?”

他们这次出发昭陵是为了祭拜文德皇后的,事情没有办妥之前,他们总不可能先回长安处理李来仪的事情。

既然如此,那么不如干脆将事情交给留在长安的人去办。

房玄龄的妻子梁国夫人卢氏等人可是经常对外接触,有她们帮忙的话,相信那些关于李来仪的不利传闻很快就会消失的。

“你这个办法好。”李世民刚刚被气糊涂了,光顾着处置同安大长公主,却忘了用魏王妃这个办法来替李来仪澄清是最好的。

毕竟同安大长公主是长辈没错,但是卢氏她们可都是重臣女眷,说话一样有分量。

“就照着你说的去做。”李世民说完,就让人请房玄龄等人过来了。

李来仪见状,就拉着魏王妃和长乐公主先走一步:“剩下的事情就交给耶耶你处理了。”

李世民一口应了下来。

跟着李来仪一块离开的长乐公主仍然气不过:“姑奶奶究竟是怎么想的?就算她再喜欢王姝那个侄孙女,也不能冤枉阿姊吧?”

“况且要不是姑奶奶在宴会那天找上阿姊和小妹的话,耶耶又怎么可能气到取消稚奴和王姝的婚事?”

所以在长乐公主看来,归根结底要怪就只能怪王姝、怪王家甚至是怪同安大长公主,因为要不是他们错了还不乖乖认错受罚的话,李世民又怎么可能会走到取消婚事这一步?

“丽质,注意着些。”魏王妃拉了拉长乐公主的手,让她注意一下场合,她们现在在外面,小心隔墙有耳。

长乐公主深吸了一口气,然后对李来仪道:“既然姑奶奶眼里就只有王姝那个侄孙女,那么日后我们日后就把她当做普通亲戚处就好了。”

李来仪听到这话忍不住笑了,因为长乐公主的话里有一种“谁对我阿姊不好我就不跟谁好了”的意思。

“行,以后我们就拿她当普通亲戚处就好了。”李来仪不想长乐公主继续因为这件事生气,干脆转移话题问魏王妃,“宋孺人的事情处理得怎么样了?”

其实这件事李来仪早在宴会那天就想问了,奈何那天作为主角的她太忙了,而且这件事一个闹不好还是魏王府的丑闻,所以李来仪也不好在公众场合问

魏王妃,只能够拖到现在了。

“我正要跟你说呢。”魏王妃道,“已经查清楚了,庄子上的管家一家确实是帮宋孺人撒谎了,当年宋孺人根本没有生过孩子。”

听到这话,长乐公主都顾不上生同安大长公主的气了,好奇问道:“他们怎么敢的?难道真的被阿……来仪说对了?他们全家真的有把柄落到宋孺人的手里?”

“是。”魏王妃点点头,“原来宋孺人当年在庄子上住的时候,管家的儿子曾轻薄过她。”

李来仪和长乐公主瞪大了眼睛,这可完全超出了她们的想象,哪怕那个时候宋孺人还不是孺人,但是她也是魏王的小妾,所以管家的儿子胆敢轻薄她,那不是寿星公上吊——嫌命长嘛?

“不过管家的儿子说当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