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4 章(3 / 6)

这会儿被李来仪问罪的人就是他了。

然而阴增广并不知道的是齐王确实是不高兴,但是却并不是因为李来仪喧宾夺主而不高兴,而是因为李来仪居然当众说他碌碌无为,毫无建树。

虽然……嗯,虽然他来齐州一年了确实是碌碌无为又毫无建树,但是他好歹是她的兄长,是郑晨等人的上峰,她多多少少也得在外人面前给他留点面子吧?

齐王心里面是这么想的,但是嘴上却不敢说什么,因为他怕自己要是拿这件事跟李来仪说的话,她会更加不留情面地反问他难道她说错了吗?

到时候他岂不是更加丢人?

为了不让自己更丢人,齐王只能够选择闭嘴,当做什么都没有听到。

齐王不说,李来仪自然不知道他在想什么了,当然了,或许李来仪猜得到,但是她不在意。

见郑晨没有选择为自己辩解几句,甚至为自己喊冤,而是十分干脆的就认错了,李来仪微微颔首,让郑晨他们起来之后她道:“往事不可追,过去一年里五兄为什么毫无长进,我知道这不能全怪郑别驾你们,但是身为佐官,你们本就有辅佐五兄的职责,而耶耶不管是作为皇帝,还是作为父亲,都盼着五兄能够长进懂事,有朝一日造福百姓的。”

“所以还望郑别驾你们日后悉心辅佐五兄,助他成才。”

郑晨看了看李来仪,又看了看明显不乐意但是却不敢反驳的齐王,眸光闪了闪,旋即躬身道:“臣等谨遵公主殿下的教诲。”

“教诲算不上,嘱咐罢了。”李来仪让郑晨他们都坐下,然后跟司功问起了齐州考课选举之事,跟司仓问起了租赋仓储之事,跟司户问起了户口嫁娶的情况,跟司法问起了刑狱治安的情况……

不开玩笑地说,就连齐王见状都有些愕然,虽然她不久前跟他说了,平时李世民也有跟她讨论政事,但是齐王并没有相信,或者说即便相信了他也没有放在心上。

因为李来仪的年纪摆在那儿,就算李世民平时真的和她讨论政事那又如何呢?

她听得懂吗?她理解得了吗?

然而事实证明李来仪即便尚且年幼,但是她并不是草包,比起比她年长十余岁的齐王,她甚至更清楚一个刺史的职责是什么。

搞清楚齐州的大致情况后,李来仪又问起了春耕的事。

都说民以食为天,由此可见春耕的重要性,毕竟粮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而是靠地里种出来的。

如果李来仪只是一个普通的女童的话,那么即便她贵为公主,他们也不会对她问出口的问题那么上心,因为他们会觉得即便他们认真作答了,李来仪也不一定听得懂。

但是当李来仪表现出异于同龄人的早熟和老练后,别说是其他人了,就连阴增广都不敢随意敷衍李来仪,只是……

看到李来仪那么关心齐州的事,偏偏齐王又不做任何的反对,他心中莫名的有些不祥的预感。

要知道他们都已经习惯齐王殿下不管事了,要是突然被武夷公主这么一影响,齐王殿下一改常态的话,那么对他们可不妙啊。

怀着这样的担心,阴增广从齐王府离开之后并没有直接回自己的家,而是去了一趟燕府,拜见了阴弘智。

当然了,还顺便给燕弘信上了一炷香。

“你这个时候过来,可是发生什么事了?”阴弘智将阴增广带到燕弘信的书房后问他,“难不成是郑晨那儿出问题了?”

“不是。”阴增广道,“郑晨他还和平日那样,是齐王殿下那儿出事了。”

“出什么事了?”

“今日齐王殿下召见了我们。”

阴弘智听到这里,皱了皱眉头,但是并没有说什么,而是接着听了下去。

“不对,我怀疑今天想要召见我们的根本不是殿下,而是武夷公主。”阴增广想到当时就像是互相调换了身份的李来仪和齐王,忍不住道,“武夷公主一见到我们就先责怪我们没有辅佐好殿下,以至于他来齐州上任这么久了,连公务都不会处理,紧接着她又跟六判司了解了齐州的情况……”

阴增广将不久前在齐王府里发生的事情都一一跟阴弘智说了,等他说完,阴弘智的脸色明显不太好看,眉头也皱得更紧了:“你是说祐儿全程都没有反对?”

“嗯。”阴增广点点头,很显然,如果齐王反对的话,那么他这会儿根本就不必来燕府跟阴弘智说这些了,不过……

“我看殿下似乎也不太情愿,但是不知道为什么,他就是没有反对武夷公主的决定,长史你看是不是得由你出马,亲自去问一问殿下?”

阴弘智点点头,于是趁夜他就去了一趟齐王府。

“舅父?”看着突然上门的阴弘智,齐王很诧异,“你怎么这个时候来了?”

“阴司马今天去给我舅兄上香的时候跟我提了一下你和武夷公主今日召见他们的事。”阴弘智道,“祐儿你这会儿还受着伤呢,怎么不好好休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