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七章 怕被人说闲话!(1 / 2)

这话得到妇人们的一致认同,纷纷说孩子都这样,“狗窝里放不住剩馍!”

小孩子手里的铜板还没焐热就进了货郎口袋,没一会又这个举着糖葫芦,那个举着饴糖,那个炫耀玩具的回来了。

有了这些动力,他们摘花生的动力更足了。

要不是肚子饿的咕咕叫,还不乐意回家呢。

“唉!”走前军子几个小人精看着还剩一堆半的花生哀叹出声,想到以后就挣不到钱了,一个个小娃脸上都露出苦大仇深的样子。

逗的大人们发笑,“人不大,心不小,走,跟老娘回家吃饭去!”

阿满家刚吃完饭,赵村长又敲开了张家的门。

说村里人同意了,村里人都不傻,看春桃那丫头挣的钱,谁不眼热,前段时间看到何婶子手腕上的大宽银镯子,哪个当娘的不羡慕啊。

都是女人也知道,女人嫁了人过得啥日子,要是闺女以后有一门拿得出手的手艺,婆家也得高看一眼不是。

赵村长乐呵呵的把学堂建哪里,啥时候开工都和阿满说了一遍,走的时候手里握着十两银子,走路都带风。

阿满捂嘴打了个哈欠,和芳婶说了一声,跨过月亮门回了后院午睡,迷迷蒙蒙被一阵铜锣声儿吵醒。

揉着眼睛盯着床幔发呆,这才想起赵村长中午时说的,下午要给作坊招工呢。

心凉的井水扑在脸上,激得阿满一激灵,彻底清醒过来,慢悠悠晃悠到前院,就看到芳婶那个耙

子摊地上晾晒的菜籽和花生粒。

弯腰碾一把,暖呼呼硬邦邦,一看就是晒的差不多,没多少水分了。

“这菜籽和花生晒得差不多了,我和你忠叔明天去镇里的时候,拉上些送到榨油坊,榨些今年的新油吃吃。”

阿满点头,叮嘱一句,“多拉些过去,新油好吃,我给外婆家,贺家和卫家都送些过去。”

芳婶懂了,闻言点头说知道了,阿满拎起腰间沉甸甸的钱袋子又出门发钱去了。

这会儿门口摘花生的除了老人就是孩子,妇人一个都没有。

“阿满姐~”阿满一出来受到小童工们热烈欢迎,“娘他们说是作坊要招工,都去晒场那边了!”

军子这个机灵鬼,笑眯眯给阿满解释,阿满知道也配合地点头,拍拍小娃的脑袋,夸赞道:“军子真聪明,你摘了十二斤,你说阿满姐该给你几文钱啊?”

阿满趁机考小娃,军子掰着自己的手指头数数,不够还从一旁小伙伴的手里借了两根手指头帮着算账。

阿满也不催,笑眯眯看小娃算账,好半晌军子才认真的举起三根手指头,“三文!”

看阿满点头夸赞,小娃眼睛亮晶晶,被夸的有些不好意思,领了钱红着小脸跑开了。

晒场招工招的热火朝天,连附近几个村子里的人得了消息,都赶过来了,被村里的妇人很是不欢迎。

她们本村的人都不一定能获得做工的机会,这些外村人还来抢,她们能有好

脸色才怪呢。

还是徐婶子大嗓门把这些不满镇压下去看着在后面站着几十个外村人说:“我们招工肯定是先紧着我们自己村里的,要是后面招不够才会考虑你们。

你们要是不介意,就在后面等等,别生事儿!”

说这话,徐婶子眼睛在所有人身上都看一圈,“谁要是生事,一律不要!”

有她这句话,妇人们都老实下来,纵是心里不服,面子上也不敢表现出来,谁让人家是作坊的管事呢。

赵村长在一边看的满意极了,他还真怕本村妇人和外村妇人打起来,这要是打起来,可难收场了。

热闹的招工持续了一下午,傍晚时分徐婶子给阿满来汇报,“一共招了五十个妇人,你大舅母和二舅母也在。

看门砍柴的汉子招了六个;对了我还按你说的把作坊收柴火的事儿说了。

这次五十个人都是从咱们村里招的,外村人没招,不过她们一听能来卖柴都还算满意,没闹什么事儿!”

阿满估计过村里妇人的数量,就怕这些外村人没被招上闹事,提前给徐婶子交代了收柴火的事儿。

柴火不值钱,平常人家自家捡的都够烧,作坊需求大这才要从外买,一捆五十斤的柴六文钱,别看不咋值钱,可是柴火漫山遍野都是,除了要出人力以外,这可是无本的买卖。

庄户人家无论男女,谁还能没一把子力气啊。

“这两天峥子领人把两个作坊的四十个大灶都垒

好了,一个大灶两个灶洞,两口大铁锅,现在天气还热着,后天估计就能开工了!”

阿满听完点头,笑着说,“我信你,开工你安排就行,开工的时候提前通知我就行!”

徐婶子对阿满的信任,心里十分慰贴,谈完事马不停蹄地就走了,她还忙着呢!

徐婶子刚走,又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