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清华-哈佛UEO,地产金融专家(1 / 5)

江湖与彼岸 灵坡居士 3852 字 1个月前

在良乡房开这一年的下半场,我就开始思考我自从1990投笔从商以来这12年,历经民营,合伙创业,央企和国企等各类体制,横跨大连、深圳、北京、山东和河南等地,从事过贸易、广告、投资和地产多种行业,屡战屡败、屡败屡战,那么我的终极选择和最适合我的定位到底是什么?心中很是迷茫和焦虑……

良乡房开的区域性,国营体制包括老板张龙的政管企业的方式和个人专权风格都与我格格不入,我只是以一个雇佣兵的身份和“拿人钱财,与人消灾”的心态在完成我的工作和职责。所以在我点燃“银行融资,企业改制和战略规划”三把火,个人地位和影响力最大化的阶段,反而是我最矛盾的时候:我投入这么多智力、精力和体力,但我能分享到最后的果实吗?关健是我愿意或能否与这家企业共兴衰吗?!

所以张总,陆总和李宏等核心人物也能感觉到或也开始质疑我的忠诚度和长期性。陆总曾在有一次我太太带女儿来探亲,张总主持的三个家庭的欢迎宴上试探我:“朱总,大侄女儿也快上学了,北潞园社区学校是北京实验小学的分校,教学质量在北京都是第一阵营。抓紧在咱自己的项目买个房子,让张总打个大折,把嫂子也接来吧”

我只好笑着接道:“谢谢陆总的关心,我回去和太太及家人商量下”,说完敬了他一杯酒。

而张总却用符合他个性的方式即此次我主持改制的bo方案,希望我个人拿出30万元,公司无偿二倍配股60万元的方式挷定我。

但经过痛苦的思考和艰难的选择我还是决定激流勇退。因为这一年利用良乡房开做为建设部试点单位的优势,我参加了中房协和住交会等业内的活动,见识了更开放更宏大的地产行业和更优秀更睿智的企业领袖人物,我从心底强烈渴望或者自视甚高的认为自己需要也适合更大的平台。

所以2002年夏,到良乡房开一年多我还是选择撤退了,尽管离开的理由和方式有些戏剧性,但我已不想披露。因为所有的理由无论主动还是被动都是借口而已。

我又住到了一年前从河南回北京二哥李铁家的回龙观的房子,这一住就是18年,开启了我投入商界以来最持久最风光的职业教育一一地产培训生涯……

刚开始我还是想进入品牌地产企业,所以我给万通的冯仑先生,搜房的莫天全先生和导演出身的张宝全先生都寄了投名信。

冯董约我去了阜成门万通大厦的办公室闲聊了一个多小时,主要聊我们改革开放第一阶段,我在卫益行、他在南德集团的商战往事。然后安排第二天负责投融资的孙总与我具体谈。颇有毛委员当年见外宾时“我只谈哲学,其它事宜与总理谈”的架式。

莫总约我到李嘉城开发的东方广场office,说看了我的房企融资12讲,写得不错。并说他当年也是靠写才出道上位的。随后把搜房研究院的黄院长叫来介绍给我,拟安排我做副院长。当时搜房是最大的互联网地产服务新型平台,我还是蛮动心的。

就在这同时,接到《中国楼市》编辑候咏转来的一封邀请函,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正与哈佛大学设计研究院准备联合推出一项当时国内最高端的房地产培训计划“全球化城市与地产运营商ueo”,特邀我去担任首席教学顾问。并说已把我的手机号给了创办人顾女士,她会约我详谈。

一天后我接到顾女士的电话,嗓音粗豪,邀我第二天晚六点在燕沙附近的第一上海大厦内的一楼海鲜大酒楼见面。

隔日我如约到达酒楼大堂,就看到一位体型硕大,面色黑褐颇似绿林脸谱的奇女子正在等我。握手后她爽朗地大笑道:“朱老师,我叫你老朱吧。这家酒楼有我的股份。今天请你吃饭先认识一下,明天到我在清华的办公室再细聊”。之后二年我经常听到她这种熟悉的大笑,有时在她的别克车里,不夸张地说会震得车身都轻轻摇晃……

席间她自我介绍之前在北京是做一级土地运营的,去年与清华建筑学院院长助理周榕博士相识,因为周老师毕业于哈佛设计研究生院,牵头搞了一个合作项目,正在寻找合作伙伴。她十分看好这个培训计划,决定投资。因为定位于城市及地产领域,所以想找一位实战与理论结合,金融与地产兼俱的操盘手专家来做首席教学顾问,主持课程研发设计与师资筛选对接工作。说拜读了我的文章并知道了我的经历,觉得非我莫属。我现场表示了对这种新兴行业/有一定的兴趣,但我坦城地告之她我正在万通和搜房之间做评估和选择。

她于是不容我拒绝说明天上午约周博士一起在清华见面,听他介绍后你再做决定。并一再强调她要做中国地产最高端的教育品牌并收最昂贵的学费。这个平台未来前景广阔,做好了会让我做合伙人,给我一定的股份。

其实当天晚上我思考再三就已初步决定弃商从教,因为十几年屡战屡败、险象环生的商界生涯已使我身心俱疲。颇想从事一种相对稳定和安全的职业。教育尤其重归校园、其实是我一直视为归宿,又能发挥我所长的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