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造车这个话题,慢慢的浮现出来(2 / 3)

天提议。

以南山现在的实力,挖人的代价也勉强可以承受。

哪怕是从美利坚挖人。

当然了,个别专家用得起。

全部员工都那么高薪酬的话,肯定是支撑不下去的。

“罗总,你可以先跟你认识的那些专家联系一下,看看对方有没有意愿过来。”

“另外刘部长那边也想办法跟航天三菱和东安动力这些公司的一些管理人员联系一下,看看有没有合适的人才。”

“我们不一定就要找发动机研发的专家,精通发动机的组装和测试的专家,也是需要的。”

“甚至如果有精通发动机结构,精通组装和测试的人员,也能基本上满足需求了。”

“毕竟,哪怕是所谓的专家,也是不可能每个零件都精通的。”

曹阳没办法说自己也能成为精通发动机的专家。

毕竟这个事情不好解释。

“那倒也是,只要结构没有问题,把各个零件都涉及好,再结合测试情况进行调整,也能生产出合格的发动机出来。”

纪华想了想当初变速箱的研发过程,觉得曹阳说的也挺有道理的。

“在发动机的理论研究方面,各个高校的资源应该还是比较充分的,我觉得这方面也可以考虑一下如何利用那些资源。”

潘金兴这么一提,曹阳忍不住点了点头。

搞理论研究,国内的各个高校,有时候水平还是不错的。

现在自己正好需要一个幌子,让南山的发动机能够以比较正常、合理的形式领先同行。

“国内的高校在理论研究方面,确实是有一些建树。”

“回头跟岭南理工、北理工和吉大都联系一下,跟对方成立一些发动机的联合研究项目,让他们给我们提供理论支持。”

曹阳没有任何犹豫就同意了潘金兴的提议。

这个年头,找高校搞理论合作的研究,花不了几个钱。

“另外,羊城现在的情况跟往年有点不同,我想大家多少也都听到了一些消息。”

“我准备在接下去的半年,搞个发动机项目攻坚战,整个南山工业园尽可能的以封闭式生产的方式进行运转。”

“借着研究发动机的机会,把我们相关的设备也发展起来。”

“比如各种加工机床和一些组装设备,我们尽量实现公司内作,让我们的发动机组装线成为国内生产效率最高的发动机线。”

“与此同时,变速箱事业部也开始考虑研究新一代的8at变速箱,甚至9at和10at的理论研究也可以展开。”

“将来我们南山技术有限公司,将成为国内技术实力最为雄厚的零部件企业。”

“也希望在这个时候,各个员工能够尽可能的跟上公司的发展步伐……”

如今已经是2003年1月了,现在启动发动机项目的研究,搞个封闭式的攻坚战,逻辑上也是完全说的过去的。

集中力量办大事,发动机的研究和生产现在就是南山的大事。

甚至因为日程紧张的原因,发动机的组装生产线也需要同步提前考虑,然后组建的进行调整。

要不然根本就赶不上今年内大规模的量产。

研究一台发动机要是那么容易的话,比亚迪就不需要上门来找南山求助了。

国内的那么多自主品牌车企,也就不需要外购发动机了。

“曹总,如果是这样子的话,公司的投入可就非常巨大了。”

“到时候我们发动机和变速箱都有了,是不是可以考虑干脆直接自己生产汽车得了?”

纪华这个石破法,一下就吸引了大家的注意。

自己生产汽车?

这个想法似乎很有吸引力啊。

毕竟汽车零部件企业的知名度,那是无论如何都比不上主机厂的。

一个是toc,一个是tob。

影响力完全不是一个等级。

“纪教授,如果我们直接生产汽车的话,那么以后还有人愿意找我们购买变速箱吗?”

“哪怕是变速箱有人购买,那么轴承呢?”

“其他正在研究的零部件呢?”

曾婷婷听了立马就站出来表示反对。

作为销售部部长,她是绝对不支持南山自己去生产汽车的。

至少现在是不支持的。

再说了,就她现在掌握的情况,国内除了那些合资企业,大部分自主品牌每年挣的钱都还没有南山多。

自主品牌生产的车型普遍都是比较低端,利润率很低。

这样子的话,还不如卖零件来的挣钱。

“曾部长说的确实也是一个大问题,我们公司的零部件业务已经算是成功了。”

“但是搞汽车的话,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