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野菜团子带来的震撼(1 / 2)

裴俊才跟周瑾年纪相仿,个子中等,相貌也还行,出自南方一个小士族。

“世子,这里的饭菜未必合你口味!”裴俊才轻笑试探。

周瑾浅笑,“虽不是山珍海味,但也比野菜团子好吃多了。”

裴俊才幼年时期,家道中落。为了让他读书,家里节衣缩食。

野菜团子是他们家经常吃的东西,的确比不上白面。

“世子还吃过野菜团子呢?”裴俊才又问,面露诧异。

其他人虽然没有说话,但都在仔细聆听。

周瑾沉声说道:“以前没有吃过,今年春,在庄子上播种,吃了庄户家的饭菜。”

“青黄不接的时节,黑面夹着野菜做成拳头大的团子,配上咸菜,这就是他们的膳食。”

“吃了那个野菜团子之后,才知道我对书上写的那句话‘哀民生之多艰’,了解得非常肤浅。”

“仿佛是站在云端,俯视着贫苦百姓,然后跟自己说,我一定要为国为民,做个好官。”

裴俊才听到这话,目瞪口呆。

天之骄子周瑾居然能说这样的话?

之前周瑾带人一起弹劾大权在握的李国舅,众人觉得周瑾非常神勇。

虽然他们也知道李国舅做得不对,但他们没人敢站出来指责。

现在周瑾仿佛因为那个野菜团子,敛去身上的锋芒,变得踏实稳重,仍旧忧国忧民。

裴俊才站起身来,给周瑾行礼,“周大人高义!”

周瑾摇头连忙起身回礼,“裴大人过奖了!现在就想踏踏实实做点事情,以后还要劳烦诸位大人!”

司农司的官员们,也纷纷还礼。

裴俊才问道:“周大人,编纂农书,倒是不难。咱们这边有很多相关资料。”

“农事方面全部都是沿袭前朝,并未有创新之处。咱们这些官员,在朝廷上无足轻重,还要有所创新,着实太难。”

另一位李大人叹息一声,“黎民百姓是江山社稷的根基,可谁会在意这些渺小犹如尘埃的农人呢?”

很多人并不是不想做,而是没有条件,又怕担责任。

其他几位官员沉默不语,民间的情况比他们想象中更为严重。

康朝已经建立四十年,刚刚建国之时的轻徭薄赋,休养生息,现在已经变了味儿。

民间土地兼并越来越严重,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失去土地。

周瑾轻声说:“其实陛下很重视,否则也不会让在下来到司农司了。”

众人想到周瑾的身份,为之一振。

这可是陛下钦点的探花郎,之前又是天子近臣,颇受重用。

裴俊才眼睛一亮,呵呵笑道:“周大人说得是!跟周大人共事,实属荣幸!希望周大人带领咱们取得好的政绩。”

周瑾颔首:“你我共勉!”

下午,周瑾继续看书。

夕阳西下,才从司农司离开。

有些事情不能急于一时,周瑾心里着急,但理智告诉他要慢下来。

抬头看向夕阳,脚步沉稳坚定。

经过八珍阁,周瑾对来福说:“去买一盒栗子糕!”

来福一愣,“只给世子夫人买,您不给侯夫人买吗?”

周瑾微微一怔,“母亲晚上一般不吃糕点!”

来福听到这话,摇头失笑,“世子,侯夫人不吃,但您不能不买!”

“媳妇重要,母亲也重要!不能厚此薄彼!要不然世子岂不是就成娶了媳妇忘了娘的花喜鹊?”

周瑾哭笑不得,“就你鬼话多,那给母亲买一盒莲子糕!”

“是,世子!”来福连忙应下。

带着两盒点心,回长宁侯府。

周瑾直奔正院。

刚进屋,就听到父亲爽朗的笑声,还有母亲温柔的声音,还有那个让周瑾心动的娇俏逗趣声音。

“给父亲,母亲请安。”周瑾进来躬身行礼,态度恭敬,然后又看向顾惜灵笑笑。

长宁侯周泽轻抚美髯,笑道:“瑾儿,不用多礼。今日当差如何?”

周瑾回答:“同僚有些惫懒,但这是因为朝廷对农事关注不多,积极性不高。”

长宁侯笑笑点头,“陛下也发现了这个问题,康朝的农事沿袭前朝,的确该有些革新了。”

“是,父亲。改良农具,改良种子,兴修水利,都要耗费银子,但势在必行。”

顾惜灵垂眸,这些的确是原因,但最根本的原因,谁都不敢触及。

下人通转,晚膳备好。

宋氏轻笑,“行了,先用膳,以后再说。”

一家四口,移步饭厅。

食不言,今天破例了。

长宁侯周泽破例跟儿子周瑾喝酒,就连宋氏也跟顾惜灵喝了有甜味的桃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