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浑元桩(1 / 2)

李无极跟着师父练了几天蹲猴桩,从一开始的不自然,浑身酸软,到后来慢慢儿的越练越舒服,越练精神越好。逐渐的能感到督脉和任脉有缓缓的气在流动。早晨刚刚在师父的指导下刚刚练完了一组猴桩。就听师傅说:“无极呀,你最近这个蹲猴桩进步很大,要每天要好好的练下去,这个桩只要坚持下去,一定会有所成就。不过呀,我的乖徒儿。等你以后功成名就有了钱之后,千万别忘了你上回给我说的那三个、那三个那个意思你明白了。”李无极听见之后忍住了笑说:“放心,绝对找漂亮的寡妇,把你老人家伺候的舒舒服服,让你长命百岁,最好再给我生几个小师弟。”师傅笑呵呵的说:“小朋友嘛,就不用了,美寡妇不寡妇的无所谓,美女还是要的,还是要的,一定要记住。不能忘了这件事儿。否则我会伤心的。看在你对我这么孝敬的份儿上,今天我就再教你个静桩浑元桩。”

浑元桩是指在无极桩站立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经腹部内气较前段时期充盈,配合束肋合腹,小腹的关元、中极二穴共同内敛纳气,冲震命门穴。与此同时,利用肩部和肘部的松垂动作,催动两臂自下而上画弧缓缓抬起,高与胸平。

要领为由于双肩松脱、内卷里合,锁骨下沉相合,心气与横膈膜向小腹中极穴沉降,以助内部气息团聚,向命门穴冲震,使两臂内侧(阴经)微微内缠向身体外侧撑住劲,构成内撑外掤、内圆外方、负阴抱阳的太极状态。两手指松直向内,十指尖左右相对相照,指甲缝的气机含互相渗透和相吸相合之意,同时注意鼻准头的吐纳气与印堂穴(上丹田)、膻中穴(中丹田)、中极穴(下丹田)及三心(头心百会穴、手心劳宫穴、足心涌泉穴)的吐纳气一致,并将气纳入中脉(上通百合穴,下达会阴穴一线串之)之轨道,以助中气潜转。同时下闭谷道,气方不向下泄,构成呼气时使气由内达外,劲贯梢节,气贯指(趾)肚;吸气时退藏隐密,气结中宫,循环无端。久而久之,体内会出现一种轻灵景象,气机运聚之意象,皆由心发,中气之潜转,上下不停。如能将此意象融会于拳架之中,与动作、劲路结合起来,身体内外就会化生出一种浑厚灵敏、韧性极佳、有弹性的混元气布满周身。正如拳谚所云: “学者若会混元气,哪怕他人有全功。”

千百年来,传统武术在漫长的历史流传的过程中,从零星闪烁的远古,到群星光芒的如今,形成了当今的众多的门派。能够使他们延续、发展的动力是什么呢?内功。内功是传统武术的精华所在,而内功的具体修炼是以站桩功的方式来完成的。

站桩功是传统武术内练能力的基础。习练者在站桩中,通过思维意识的运用,而进入意识相对的静止状态,从中实现人体的阴阳平衡、开通经络、调和气血、补养元气,达到培本固元地目的。通过在桩功中的锻炼,才能使体内的真气运动自如,通过心法的应用才能进入静定的状态,才能达到天地人三合一的境界。

站定后,从上向下节节调整,使之平衡轻松。然后从两脚涌泉穴开始,向上经两踝、两小腿、两膝、两大腿、两胯、腰、前丹田、后命门、前胸、后夹脊、两肩、自然由双臂及手,节节放松,最后到大椎骨。到两胯时,注意检查臀股上肉坑要添满,就是臀部上肉是平或外鼓的。

到命门时,注意命门松的方向是向后,俗称“添腰”或“塞腰”,也有称“命门外努”的。到上面,注意要开胸和开脊。放松的过程,象脚底涌泉有两团气膨胀腾起,又象两眼泉水涣涣注入浑身三百六十穴,以及八万四千毛孔,舒通畅快。颈部自然放松,俗称“强项”或“贴衣领”,因为脖子轻轻碰到后衣领时,位置最佳。

下颌微含,如果舌尖出现上挺,且流出津液,称为金津玉液。可自然咽下,最好分三次,汩汩有声。头部要正直虚领,做到“三点”一线,既两脚涌泉连线中点、尾闾、大椎三点连成一线,并呈铅垂线位置。该线向上指向天空,仿佛天上有线将你拎起,称为“挂衣架”或“西山悬磬”。松静自然,物我两忘,达到“无我无他,无天无地。虚无缥缈,运行无始。

在众多的桩法中,首当典范的是浑元桩,在很多的门派中都有浑元桩之名,然而,名虽相同,而实质的内容却各有所别。一般的浑元桩强调:在站桩过程中,要调身型,使肢体放松,消除体内僵硬之劲。

站桩功在练习过程中,首先最重要的就是放松。这种放松不单纯指躯体而言,更主要的是指精神上的放松。只有精神放松,才能更好地放松肢体躯干及内脏器官,经络才会更通畅,气血运行无阻,从而更好地发挥其生理功能。理想的放松状态和婴儿是相仿的,正如老子所说:“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在练功时,要做到内无身心,外无世界,也就是婴儿那种“无知无欲”的状态。

具体的放松办法是用意念诱导全身,使之达到放松的状态,通过意念活动的良性诱导而进入“入静”的良好状态。如可意想有温水从头顶缓缓流下,从颈部向下流向两肩,再渐渐流向肘部,而又从胸腹及背部流向下肢。在此基础上,还可体会自身如浴温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