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未来不可期(1 / 2)

院外李闲的兄嫂田氏在看到这一幕的时候,完全是一脸的迷茫。

一个小城妇女,却又怎么知晓郑玄的大名。

但像是任豫这种家族,对郑玄的名字可是如雷贯耳。

天下名儒,师门门生遍布天下,且不说远了,就是那中古清贵清河崔氏的崔琰便是郑玄的门徒。

别说他一个小小的无极县任氏,就是无极县甄氏见了郑玄,都要以礼相待。

别看郑玄如今没有官职,但像是郑玄这种人只要是想要出仕那就是一句话的问题,而且还是保证至上中枢的那种。

“任大人多礼了,老夫弟子李闲,因为一些琐事回到家中,没成想遇到了盗匪入门,这才迫不得已反抗,孰是孰非老夫相信大人能够明断。”

“而且此事关乎甚大,其中还有一些事由要和任大人通禀一下,若任大人不嫌弃寒舍简陋,便进入坐下一闻。”

任豫连忙点头说道:“理应如是理应如是,那就叨扰郑公了。”

“任大人请把。”郑玄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任豫点了点头随后回身嘱咐了一声属下,然后便随着郑玄还有李闲一同朝着书房而去。

站在院外的田氏看到一脸茫然的看着李闲离开,急切的想开口,但却不敢。

郑玄的书房内。

铜盆当中点燃着炭火,四周燃起的烛火将屋内点亮。

书架上摆放着一摞摞的竹简堆积。

一张简单的书案,几个稻草蒲团。

虽然看似简陋,但成百上千卷的竹简依然透着其间主人的不凡。

藏书在这个年代代表着一个家族的底蕴。

而真正的经传典籍都掌握在真正的世家大族手中。

任氏不过是无极县的一个小士族而已,比起那些有经传典籍的士族差的不知道有多远。

北海郑氏起源春秋孔门七十二圣贤,虽至东汉没落,但家族底蕴也不是郑氏可以弥补。

而且这一代郑氏又出了一个大儒郑玄。

任豫跪坐在书案前,面对郑玄。

李闲则是跪坐在郑玄身后。

“任大人可听闻太平道?”入座之后,郑玄看着任豫问道。

任豫点了点头。

张角老家就在巨鹿,那里是太平道的大本营。

而中山国距离巨鹿并不远,这十几年,太平道兴起,张角以符水治病,太平道广而传播。

这冀州之地没有不知道太平道的。

各郡各城,皆有太平道的善男信女。

“今日老夫弟子所杀之人,便是太平道的逆贼。”

“安之,你把今天发生的事情和任大人说一下吧。”郑玄看了一眼身后的的李闲。

李闲点了点头冲着任豫拱手施礼之后说道:“任大人也知道在下和甄氏婚约一事吧。”

任豫点了点头:“略知。”

“此事还要从何甄氏的婚约说起”

李闲将事情的经过一五一十的阐述了一遍。

从田氏如何骗他回来,到大兄李长生如何将婚书给他,再到李永贵带着太平道的信徒上门都一一赘述了一遍。

任豫听到最后已是震惊不已。

“李兄所言可是真的?”任豫震惊的看看着李闲。

郑玄在一旁说道:“老夫这弟子向来品行端正,若无这等事情,此时还留在太学读书,卢植还有马日磾经常与老夫通信,夸赞安之品行端正,学业优秀。”

“将来有卢植等人推举,入朝为官已是必然。”

“没必要为了此等事情而败坏自己前途。”

任豫在一旁点头应答:“那是自然,那是自然。”

“任县尉,我那子侄李永贵此时就在老师府中,我没有杀他,而是将他带来了,若是任县尉不信,可询问他便是了。”李闲说道。

任豫摇了摇头,这若是真的审了,那可就当真落了一个不信任之名了。

而且任豫现在的注意力已经不在李闲杀人的身上了。

不论怎么说,七个人民夜半手持刀刃闯入民宅,李闲反抗杀人都是无可厚非。

有郑玄这等天下名儒作证,谁也说不出什么来。

而且那七人的身份只要一查就知道怎么回事儿。

现在任豫关心的是李闲所说的那太平道要造反一事!

太平道兴盛了这么多年,在冀州光是信徒可能就有数十万之多。

这其中还不乏一些官员和豪强。

若真的要造反。

那那就是天下大事。

这等大事儿,不是他一个小小的县尉可以做主的。

必须要将事情上报。

“郑公,此等大事,非我一介县尉可以主张,此事紧要还是要立马上报。”

“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