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打了个赌(1 / 2)

“我们大西军,如今有五十万之众,北上可直捣京城,南下可拿下朝廷的赋税重地江南。”

“可朝廷虽是强弩之末,但在京城附近依旧聚集了几十万兵马,我们只能集中全力进攻一处。”

“所以我想问你,你觉得我们应该北上还是南下?”

李成眼神凌厉地看着夏峰。

张忠也虎视眈眈地看着夏峰。

他们都在等夏峰的回答,反正夏峰无论回答是北上还是南下,都要得罪其中一个人。

只是得罪李成马上就得死,得罪张忠可能还有一丝活路。

李成到底是赞成北上还是南下呢?

夏峰在脑海里快速地思索了一番。

“大王,如今朝廷内忧外患,虽然在京城附近聚集了几十万兵马,但这些兵马大部分都布置在距离京城两百里以外的三山关附近,用来抵御蠢蠢欲动的金军”

李成听到夏峰的话,以为他支持北上,渐渐地皱起眉头,心里杀意暴增。

而一旁的张忠嘴角则慢慢上扬。

“所以,你的意思是要我们北上?”

李成直接打断了夏峰的话,厉声质问。

“大王,小人建议南下。”

夏峰突然话锋一转,给出了一个截然相反的答案。

“啊?你说什么?!”

“你再说一遍!”

本来面容轻松的张忠,听到夏峰竟然支持南下,瞬间变脸,站起来指着夏峰怒喝道。

“张将军,莫急,让他慢慢说完。”

李成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心里的杀意瞬间消散,还乐呵呵地劝起了张忠。

“大王,我们大西军现在虽然号称五十万之众,但大多都是将士们的家眷老小,真正可战之兵只有十万,其中最精锐的还是您起兵时候跟随左右的两三万老兵。”

“如果我们贸然北上攻打京城,一路上人吃马嚼,所需粮草巨大。”

“沿途的官军肯定会坚壁清野,让我们无处补给。”

“一旦粮草短缺,将士们必然军心涣散。”

“即使侥幸打到京城附近,也无力攻城,反而很有可能被朝廷的官军包围在京城附近,到时候我们就进退两难了。”

“如果朝廷把布置在三山关附近的勤王大军调回来,我们就彻底完了。”

夏峰先是陈述了北上的风险,接着开始陈述南下的好处。

“如今北方战事吃紧,朝廷已经把南方的兵马大部分都调走去京城勤王,南方守备空虚,我们大军南下可谓是犹入无人之境。”

“江南乃大夏的富庶之地,朝廷一半的粮食和赋税都来自这里。”

“加上南都还是大夏以前的旧都,里面三省六部聚在,拿下南都,就相当于江南半壁江山收入大王囊中了。”

“当年夏太祖就是依靠江南的富庶而发家,最终北伐成功成就霸业,小人以为大王也该如此。”

夏峰的话说到了李成的心坎里了,让他很满意,他还忍不住给夏峰鼓起掌来。

“说的很不错,看来你确实有两把刷子。”

“从现在开始,你就跟在我身边,当我的谋士吧。”

“谢大王。”

夏峰趁着给李成作揖的机会,暗中长舒了一口气。

幸好他听出了李成一开始话中的暗示,不然现在已经在奈何桥排队喝汤了。

李成一开始就在强调京城附近聚集了几十万兵马,这明显就是不想北上进攻京城,夏峰故意一开始先假装打算建议北上,就是为了测试李成的态度。

“大王,我们大西军往哪里走,怎么能听这么一个来路不明的小子?”

“他出现在王府里,说不定是朝廷故意安排的细作!”

张忠坐不住了,站起来,对夏峰的身份进行攻击。

“大王明鉴,小人真的跟福王世子有生死之仇。”

“您可以问这几位军爷,如果不是你们来了,小人恐怕就饿死在这后院的柴房里了。”

夏峰说话都带着哭腔,并把那几个发现他的大西军士兵拉出来作证。

“你说!”

“发现他的时候,是怎么样的?”

李成昂着头,居高临下地问那个带夏峰过来的小队长。

“回大王的话,小的发现他的时候,他确实被五花大绑,嘴角渗血,已经奄奄一息了。”

小队长不敢撒谎,把自己见到的情况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

“张将军,他可是从金田就跟我们的老兄弟,他不会说谎吧。”

李成转头微笑着对张忠说道。

张忠见自己人都这么说,也不好再继续质疑夏峰的身份了。

但他并没有放弃,而是又质疑起夏峰所说的朝廷会把部署在三山关附近的大军调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