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六章 百姓爱我(1 / 2)

上午。允县。随着南海府并入了辅汉将军府的地盘,这座城池的地位略显下降,但仍然是保护江县西北方向的重要城池。赵盐亭在战争结束之后,回到了允县驻扎。而随着吴年的土地、城池越来越多。经济活动越来越活跃,允县也跟着水涨船高,繁荣了不少。城中兵舍。今天不是操练的日子,战兵们或在外随意溜达,或在屋子里休息。赵盐亭送走了县令之后,回到了兵舍中的校尉衙门,堂屋内坐下,低头沉吟了起来。距离他当上校尉,已经过去许久。他的地位已经很稳固,但他不敢有一丝一毫的异心。别看现在军中的军官、武将都是他一手提拔,或推荐的。军中上下,对他也是信服。但是军中上下,对吴年更信服。一旦他有什么异心,怕被自己的军队给反吃了。辅汉将军吴年,在整个应庆府,就是这么的可怕。吴年带来了稳定、繁荣,还有未来。民心、官心、军心都凝聚在吴年的身上。他信奉的是谁强就跟谁。吴年越来越强,他当然是坚定的跟随吴年。“国债吗利息不利息的我不在乎。但是我赵家现在是应庆府内,数得上号的富贵人家。要是不出点钱,将军会怎么看我”赵盐亭想到这里,抬头对门口的亲兵说道:“李允。你马上去我府上。让管事陈宁,带着一万两银子前往江县。密切注意国债的消息。一旦官府发行国债,马上抢购。”“是。”门口的亲兵应了一声,立刻转身下去了。“国债。这到底是谁想出来的主意借钱付粮饷,借钱打仗吗真是天方夜谭。但是以将军的威望、信誉,还真能行。区区二十万两国债,恐怕还不够我们抢的。”赵盐亭眯起了眼睛,对于国债本身充满了惊奇。真是闻所未闻。什么样的奇人,能想出国债!.............静海县。员外伍行骑着小毛驴,带着两个长随,回到了自己的府中。翻身下了毛驴之后,他立刻直扑后院而去,找到了正在晒被子的妻子。“夫人。我得了个了不得的消息。将军正在借钱,利息是三厘。”伍行兴冲冲的来到了妻子的面前,迫不及待的说道。伍夫人今年三十岁,生的十分貌美。伍家不是什么大户人家,但也相当有钱。现在辽东局势稳定。他们夫妇对于辅汉将军府充满了信心,想要购买田地。有钱买田,是汉人刻在骨子里的思想。但问题是,现在官府对土地兼并很反感。而且官府对百姓保护的很好,就像旱灾的时候,官府就让几乎所有百姓活了下来。百姓能活下来,谁愿意卖田现在整个辽东三府的田,都不好买。而他们家有钱。有钱放在仓库里吃灰,让夫妇二人有些焦虑。放贷也是一个法子。但是民间放贷,虽然利息很高,但是钱容易黄了,本息无归。现在辅汉将军吴年亲自下场借钱,利息虽然不高,才三厘。但比没有强多了。辅汉将军这块招牌,可是金招牌。比谁都硬气。“还有这种事情”伍夫人闻言惊讶道,随即露出喜色。夫妇二人迅速的商量了一番,决定拿出五百两银子,购买最小面额的不记名国债。.............北山堡。张超勇在朋友家喝了一上午的酒,吹足了牛皮,晃晃悠悠的出了门,回去自己的家中。忽然他看见前方布告栏前,聚满了人。“这是怎么了是要征兵吗”张超勇想了一下,走了上去。了解了一番后,他的面色大变。“这天下,哪里有官府向民间借贷的道理可见将军现在有多穷。不行啊。我们得帮忙。”“大家伙。今年大丰收,家家户户都有余粮。我们把粮食卖了,各家凑凑,凑五百两出来,派人去购买国债怎么样”“我们也不要利息。就是支持将军。”张超勇举起手来吸引街坊邻居的注意力,然后大声说道。“说的对。将军穷的都要借钱过日子了。我们在这里却过的优哉游哉的。我们真不是东西。我愿意出钱。”“我也愿意。这一两银子算得了什么大不了勒紧裤腰带,过个穷年罢了。”“走走走。我们召集所有人,商量商量。”围观的百姓立刻同意了,并且立刻行动起来,这家出八钱银子,他家出五钱银子,你家出三两银子。不过是一个下午的工夫,就凑足了五百两银子。北山堡的人口不多,这五百两银子,算是百姓砸锅卖铁,凑出的钱。大家过个穷年。不要利息,连本金都可以不要。就为了支持咱将军。北山堡是吴年的“龙兴之地”,是家乡,对吴年的支持当然是首屈一指的。但是类似于北山堡这样行动的村庄、城镇,却也不少。不管利息不利息,支持将军就对了。赵盐亭等富户,专门支持吴年。百姓不要利息,也是支持吴年。一些有闲钱的员外、乡绅,想赚取利息,看中了吴年的金字招牌。外国商人则看中了记名国债。这国债一事,在整个三府之地,掀起了轩然大波。这二十万两银子的国债。已经可以预见。它不够卖。.........辅汉将军府,后院凉亭内。吴年与刘知行、公孙桑一起坐在石桌子前。公孙桑兴奋道:“将军。从各方反馈来看。二十万两国债,不够卖。”“我们要不要多发一些”吴年笑着看了一眼公孙桑,轻轻摇头掉:“公孙啊。说你懂敛财,其实你又不懂。这个国债卖的是我的信誉。我说卖二十万两,就卖二十万两。增发是毁坏了自己的信誉。”“再说,我要是四十万两也没用啊。二十万就足够了。”说到这里,吴年又认真说道:“不仅不能增发,反而得限额。得防止有人买的太多了。嗯。就限制每人最多